文/華正函 「以2005年為分界,前後幾年奠定了我現在成為什麼樣的人,及做什麼樣的事。以前fashion對我來說就是像LV等集團式的精品,直到我踏入紐約一家選物店──ODIN,迎面襲來的木頭氣味使我印象深刻,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嗅到的是木質調香氛。ODIN開啟了我對獨立品牌的綜合概念,它低調的生活風…
側記/尤騰輝 在我宜蘭家三樓的房間裡有一面海報牆,張貼各式各樣在台灣演出的樂團海報或音樂刊物剪輯。其中一張海報上有大大的兔子,那是小白兔唱片師大店開幕的DM。上頭標語寫著「你從來沒看過的唱片行,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 身為九零出生的前浪,我這代人的學生時期剛好錯過「地下社會」時代,更遑論Scum、S…
文/林宣瑋 臺灣人何時「察覺」到自己與其他人(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不一樣?臺灣人何時發現自己與共同活在島上的同胞是「一家人」?「我們」究竟從何而來?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蘇碩斌在「殖民地與現代性系列講座第五講:我們三百六十萬臺灣人──日治時期的活字印刷與民族想像」講座中,由民族主義理論著手,帶領讀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