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歐巴馬:閱讀能讓你慢下來──這帶來的效果無比珍貴

一則組織人事公告,引起我的注意──一家報社新設了「即時新聞群組」。當然,即時新聞不是新鮮事,自2000年「明日報」打出「每小時更新」的口號之後,這幾年隨著網路技術進化、手機載具的普及,即時新聞一波波襲來,早已淹沒閱讀者的知覺感官。 在科技力量的驅動下,人們的閱讀習慣變了──父兄輩那種「在固定時間、閱…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怪受眾,怪媒介,不過就是世代鬥爭

馬習會前夕「獨立評論@天下」(下簡稱獨評)撤掉黃丞儀的文章的風波似已暫告段落,不過事件當時曾柏文與黃湯姆的評論,固然較有見地,卻不夠重視媒介的性質,搔不到癢處[1]。 曾柏文的分析是,獨評仍以雜誌組稿的邏輯管理網路平台,後續歸咎(更像埋怨)作者的危機處理又雪上加霜。我大致同意。全球資訊網的邏輯本來就…

【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人渣文本:新媒體時代下台灣出版業的前勢

文/人渣文本 日前參加關於新媒體與出版發展的「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談到了許多個人認為的業界發展特性。因為現場時間較不足,加上有許多延伸的發想,所以於此文中進行比較系統性的整理與陳述。 我的推論是從「快速」這個前提展開的。我認為新媒體的傳播特性都圍繞著「快」這個字,包括處理即時議題,壓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