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詹宏志:「當未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少了,人就會不由得回望過去」

「當未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少了,人就會不由得回望過去,想了解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來歷,想為過往的日子尋找意義。」詹宏志在題為「讀書與命運」的演講中如是說。 詹宏志今年六十一了,這種「中年之嘆」,當然不是今天才有的感觸;他2006年出版的《人生一瞬》、2008年出版的《綠光往事》,已較全面而系統地回望了自…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每個閱讀都有個自己──但「自己」是誰啊?

「每個閱讀都有個自己」,閱讀不應跟著名人、名著走,更不應跟著流行話題走;深刻的閱讀,必然要扎根於自我內在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閱讀都應該是為自己而讀,這殆無疑義,但問題是:「什麼是自己」? 的確,生命是一條川流不息的長河,「自己是誰?」彷若無可捉摸的天問。 但從閱讀的角度觀察,閱讀不止繪示著…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不用「服侍」作者,甚至不用「服務」作者

如果可能,編輯人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文學刊物的編輯就要迷戀文學,財經刊物的編輯就要熱中財經,生活刊物的編輯就要能享受生活⋯⋯。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編輯人才能隨著時間積累這個領域的知識,進而成長到得以和作者一起努力,最終為讀者提供最好的文稿。那些無法喜歡自己領域的編輯人,往往就只能原地踏步;日…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用情節或事件破題,不要用背景資訊破題

在報導寫作的類型中,旅行寫作和美食寫作,是兩種極常見,又特殊的文體,它介於情報性的「資訊寫作」與文學性的「散文寫作」之間,但後兩者,原則上都不屬於「報導寫作」的範疇。 「旅行報導」不是「旅遊情報」,也不是「旅行文學」,但卻又與這兩者脫不了干係。 既是「報導」,旅行報導就離不開情報資訊,但寫得好的旅行…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閱讀的本質不是在認識世界,而是⋯⋯

作為一個編輯人,我總是警覺:每個寫作都有個他者。 作為一位閱讀者,我總是深信:每個閱讀都有個自己。 「寫作有個自己」,這太理所當然了,甚至是一種本能──我們叨叨絮絮、反反覆覆談的,無非都是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思;但作為一種企圖發揮溝通與傳播功能的公共寫作,「每個寫作都有個他者」,則是我們必須隨時警醒的。…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想把「人」寫活,先要能把「場景」寫好

一篇好的「人物特寫」,首先必然要能精準、細膩地捕捉人物深刻的「情感核心」,這是激盪讀者共鳴的靈魂。其次,一篇好的「人物特寫」也應該在這個「情感核心」的指引下,安排敘述線和取捨寫作要素,從而較全面地建構、強化、烘托這個核心。 一般而言,為了呈現人物的生動感與親近性,「人物特寫」的敘述線應該優先考量由「…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要把「人」寫好,文筆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

一篇「人物特寫」要能寫得好,必然在許多面向都有很不錯的表現。但在這諸多要素之中,一般人重視的所謂「文筆」(詞藻、修辭),不僅是十分次要的,對新手而言,甚至要小心不要過度使用,以免有舞文弄墨的輕浮之嫌。 在我看來,一篇人物特寫最重要的,就在挖掘人物的「情感核心」;就如同深度報導寫作的生命在「主題意義」…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黎智英說:讀者很多話都要聽,但這一點千萬別相信!

「台灣飲品市場近年推出了兩百至三百支新款,但只能用『全軍覆沒』來形容。」 當投資法人詢以「近年廠商積極以健康、天然、無添加等不同訴求推出新品,統一在飲品新產品的看法及策略」時,羅智先如此坦率而無奈地回答。 消費者口說健康,嘴巴卻不喝健康。這事讓我想起,2001年黎智英裁撤《壹週刊》政治組時的老故事。…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聊聊標點符號:這些學校都沒教啦!

1. 中文標點符號是引自西方的,古中文寫作並沒有標點符號,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標明句子的休止和停頓,稱為「句讀」(ㄐㄩˋㄉㄡˋ)。如「做大事不做大官」,在字旁圈點為「做大事、不、做大官」。 2. 標點符號的雛形,相傳是希臘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約西元前448-前380年)發明,後經威尼斯印刷商人馬…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聊聊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沒用好,就像家具螺絲沒栓牢

自己動手組合家具,有些螺絲裝不牢靠、釘子打歪了,家具大抵還是堪用的,只是吱軋之聲難免、歪斜之態礙眼,用得不順氣而已。 標點符號之於文稿,就像螺絲之於組合家具,用得零亂、散漫,讀者讀起來也必定不暢快,厭煩之感絕不下於讀到錯別字。 人們往往認為標點符號是「小技藝」,但一位嚴謹的編輯人絕不能這麼想。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