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橫空出世的黃凡與賴索

在戒嚴時期,在報禁尚未解除,各報只許出刊三大張的時代,新聞大同小異,只能在副刊上爭奇鬥艷,那時候沒有網路,副刊很多人看,每年兩大報文學獎揭曉都是文壇大事,強度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披露。每一年我都仰望得獎者的照片、簡歷,拜讀作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第二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一名,黃凡的…

網路時代的重度閱讀者傅月庵:讀書無用!/「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第八次聚會

文/犁客 木造的老建築「閱樂書店」在夜色裡透著暖光,待「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的發起人老查講完活動緣起、參加的讀友們各自分享了最近的閱讀書籍,「每月一書,以書策展」第八場聚會的主講人傅月庵老師站起來,接續大家的分享做了小結,然後說:「我要告訴大家,嗯,這話我待會兒還會再說一遍;」他頓了一下,微微一笑:…

貴族義務

Photo from FlickrCC, by alexkerhead 文/怪熊 台南料理為什麼偏甜?說法不少,比較合理的歷史因緣,恐怕是日治時期的台糖株式會社壟斷了甘蔗採購,會社來磅秤甘蔗重量與品質後,蔗農憑蔗單領錢或糖,糖無法轉賣,可以想見其中一部分就進了自家鍋灶。加之台南發展得早,物資薈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