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滿口理想的革命份子,卻依「用途」對女性分類

文/上野千鶴子、田房永子,譯/ 蔡傳宜 田房:我對《無所畏懼》裡的一段話印象深刻:「(在學運中)我頂著素顏,顧不上打扮地在占領區域內和男生一起抗爭,但最後是那些化了妝、打理過自己的女生成為那些人的女友。這是我參加女性解放運動的契機。」 上野:這是米津知子說的吧。她說的沒錯,男生都有雙重標準。那些女生…

提醒「未審先判」的危險,愛特伍被視為對女性發動戰爭

文/董啟章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因為《使女的故事》搬上電視螢幕而成為 #MeToo 運動的加持者,並乘著川普的上任而成為反對者的象徵。可是她頭上的光環很快便給摘了下來。事緣愛特伍在二零一六年底聯署了一封公開信,針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處理一宗懷疑性侵事件的手法,認為對被指控者在程序上有不公平的地方…

作家的工作沒人能夠了解,連作家自己也無法解釋──艾莉絲‧孟若談寫作

編譯/白之衡 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今年7月10日剛滿八十五歲。孟若寫作近五十年,贏得多項成就,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s)、美國國家書評獎(American National Book C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