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平路的《黑水》,企圖為臺灣拉開一點多元可能 發表於 16 12 月, 2015 By 何宛芳 《黑水》是一個實驗之作,也是一個試圖為臺灣社會拉開一點多元角度的勇敢嘗試。而作者平路,對小說的執著,對社會多元可能的企求,就是孕育新作《黑水》的動力…… 走近喧騰命案的小說家:挖掘真相,才是正義與療癒的起點 完整文章
專訪 用一本小說張開多元思考的角度,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值得──專訪 《黑水》作者平路 發表於 14 12 月, 2015 By 何宛芳 文/何宛芳 一本小說究竟能有多大的力量,撬開社會多元討論的空間?這或許是不少人會提出的疑問,但卻是作家平路深信不疑的前提。 面對一個讓自己多有觸發的社會議題,平路不是選擇看起來更直接強力的評論,反而花了兩年時間琢磨,以一本靈感取材自社會案件的小說,作為她對臺灣當前媒體、司法、輿論現況的回應。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黑水・私觀點】讓讀者得到對身而為人的同情與理解,那才是小說的「真相」──陳映霞讀平路《黑水》 發表於 7 12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atface27 文/陳映霞 幾乎不敢相信,下午,隨手翻開剛買的平路的新書《黑水》,竟然停不下來,一直還想多看一頁、再多一章,然後,在初冬的夜幕拉開之前,我闔上書本的最末頁。對一個讀者來說,這本書至少帶來了一種打破慣性思考的新局,它引領我重新檢視自己早已安於舊習的思惟方式與人云亦云的制式反應,也對人性各種幽微的變化,有了一種深入探索的切角。 這本書是平路以 2013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黑水・私觀點】簡化的相反如果不是複雜──朱宥勳讀平路《黑水》 發表於 1 12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ean Kirkpatrick 文/朱宥勳 若談到以小說創作回應社會議題、歷史題材,平路是絕對不可能被略過的作家。從〈玉米田之死〉、〈台灣奇蹟〉到《東方之東》,都扣住了某一面向台灣人的生存困境;而〈是誰殺了XXX〉、〈百齡箋〉、《行道天涯》和《何日君再來》等「名人」系列,更是透過小說重塑了人們對蔣經國、宋美齡、宋慶齡、鄧麗君等人的形象。而平路的新作《黑水》,就可以視為是這兩條脈絡交叉的接點。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