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我們才意識到電影裏面出現的語言、各個角色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在台灣的電影環境中,曾經有這樣的年代,在電影中說台語是「主流商業」的作法,即使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諜報」的故事。 為什麼台語片要說台語?因為台語曾經是台灣的通用語言,說台語的電影市場就是比較大。所以台語片不只氣氛苦情題材…
文/盧郁佳 讀者很容易把《可怕的孩子》的主角,看成富家子跑車酒駕撞死窮人那樣,吃飽太閒,惹事生非。他們的美麗臉龐像是敗德,有病,被寵壞,打幾巴掌就會乖乖的了。果真如此嗎?在成功和失敗之間,幸福和不幸之間,是否空無一物?是否我們能從中看見別的? 保羅:未竟的獨立 苦悶 故事始於描繪街景。作者想像宅邸裡…
編譯/黃彥霖 文學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戲劇領域的創作靈感來源,無論是劇本或小說,偉大的作品都提供了改編劇本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自在挖掘的藝術深度。不過,越是偉大的作品就越難改編,這是困擾過所有野心家的難題。今年年初甫離開人世的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鮑伊(David Bowie)在距今四十年前就曾試圖要挑戰喬治…
電影在書頁間誕生與死亡,這本充滿智慧、聚焦清晰的小書,在這麼短的篇幅內帶我們認識《電影筆記》這本雜誌的地位和困境,十分出色。——麥克.伍德(Michael Wood) 《電影筆記》——史上最具前瞻性的電影書寫與行動,更是孕育與啟發歷代電影大師的搖籃。 《四百擊》裡,年輕的尚—皮耶˙李奧桀驁不馴地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