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灣那五十年的樣子,從流行音樂,和都市傳說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前陣子讀了《我們的搖滾樂》和《特搜!臺灣都市傳說》,想了些事。 「搖滾樂」和「都市傳說」都是俺有興趣的題目,不過讀這兩本書的收獲不只在與這兩個題目相關的資訊上頭。 俺讀過一些關於搖滾樂的專論,包括它在美國如何從非裔族群進入白人主流音樂市場、樂器製作…

搖滾樂能在戒嚴時期發展,想像起來很不合理啊──專訪熊一蘋

文/犁客 「那個其實是google到《桃色蛋白質》,」熊一蘋說,「金祖齡上節目,找余光和陶大偉,然後就瞎聊。」 《桃色蛋白質》是台灣有線頻道從前製播的一個節目,對台灣廣播歷史有點熟的話應該聽過余光、對台灣電視及電影歷史有點熟的話應該認識陶大偉;不過,得對台灣的搖滾音樂發展過程略知一二,比較可能知道金…

妖怪重生,在新的文化土壤──走進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文/熊一蘋;人物攝影/汪正翔 「這個團體很難介紹。」 「太難介紹了!」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這個簡稱「北地異」的團體派出的兩位受訪者代表,瀟湘神和NL一搭一唱地說,另一位代表長安則在日本同步連線,因為網速不足而有點跟不上超高速的談話節奏。 「之前有在外面說過我們是文史工作者,不過感覺還是怪怪的。」 …

一個人用文字索愛,一個人以圖像回應──《蘇菲旋轉》

文/啟明出版社總編輯 林聖修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蘇菲旋轉》,這本書從簽約到出版花了半年多的時間。 今天新書發表會,人群擠滿了朋丁。推薦人熊一蘋說蕭詒徽看一群人從來不是一群人,而是一個一個的人;白目樂隊高小糕現場唱了〈In lust I lost〉,接著蕭詒徽和畫家Phoebe展開了一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