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面對二戰歷史時,不需畏首畏尾、可以直接面對?──專訪蔡慶樺

文/犁客 「我跟你講,」蔡慶樺說,「在台灣大部分對德國有興趣的人,如果不是德語相關科系,就是受了某個老師的影響。」 蔡慶樺在各種媒體發表不同面向的德國觀察、出版多本德國相關書籍,曾在德國求學、工作,不過蔡慶樺坦承,自己對德國本來不算特別有興趣。「我大學念外交,現在在外交部工作,算是本行;外交念的大概…

德文,作為男子的語言

文/ 蔡慶樺 二◯一八年二月,一位八十歲的德國老太太克雷默(Marlies Krämer)狀告她的銀行,告到了卡爾斯魯爾的聯邦最高法院(BGH)。原因是:銀行堅持以男性稱謂稱呼她。她說:「作為一位女性,在語言及文字中被承認,這是我的合憲權利。」 這個案子非常值得一探,因為涉及德文這門語言與性別及政治…

我認識的在德國讀文科博士的人,幾乎都帶著那股「氣」

文/神奇海獅(李博研) 自從我留學德國之後,我注意到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那就是:每當我和別人說自己在德國念書時,往往會看見對方的眼睛頓時綻放出光芒:「哇~德國欸!好棒喔!」接著我就會聽見各種關於德國的溢美之詞。德國什麼都好,生活好、教育政策好、租房政策好、育兒補貼好,連街道都不可思議的乾淨(這絕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