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為了隨時出走,也為了隨時回家──《旅行文學的112堂寫作課》

文/謝幸吟 「孩子是蒼天送給人類的寶貝,因為他讓父母喜極而泣,鹿是天神賜予奈良的禮物,因為是神明使者,有鹿呦呦,請勿喧譁,眾神也不行」。這段文字,出自作家陳銘磻第112本作品《旅行文學的112堂寫作課》當中的〈若草山麓,公園有鹿〉這篇,把奈良和奈良的鹿,寫得好美好美,把鹿的珍貴寫得獨一無二,和一般常…

【閱樂書店書沙龍】踩踏,是認識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日本踩上癮》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每到假日,只要一有空,我就會騎著單車,在台北市亂晃。 從中和的秀朗路出發,往景平路騎去,再沿著新店溪,慢慢的,一路踩踏到大稻埕碼頭,欣賞落日後,再乘著夜色,回到中和,來回一趟,大概需要一個下午的時間。 我總能在這一個下午的時間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路邊風景、認識許多相同興趣的朋友,…

日美混血的鐵板燒,其實與大阪燒、廣島燒系出同門?

文/胡川安 在鐵板上煎牛排源自日式料理的鋤燒(或稱壽喜燒)。江戶時代後期的《料理指南》一書中指出:「將雁、鴨、野鴨、鹿之類,先浸泡於大豆醬油內,把不再使用的舊鋤放在火上,前後放上柚子皮,然後在鋤上炒前述的肉類,當肉色改變的時候便可以吃了。」 鋤燒的日文「すき焼き」,原意就是將喜歡的東西放到鐵板上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