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甚至賭上性命──背起裝備那些人到底在想什麼?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原作者同意轉載 初讀下村敦史的《生還者》時,俺本來以為會讀到大量專業知識。 小說情節裡有時會出現專業或冷門知識,有的小說裡這些知識有必要出現,因為它們可能與劇情推展有關、與橋段氛圍有關、與角色設定有關,或者與主題有關;有的小說裡,知識出現大約就只是作者在炫技。 出現…

心靈神探,還是行為分析?從行為科學看犯罪剖繪的界限

主講:黃致豪律師/文章整理:黃亦安 人人心中都有鍵盤柯南,人人都想成為福爾摩斯,只憑雙眼一瞪、手指一摸、眉頭一皺,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出犯人的面貌和作案手法,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留下一群滿臉敬畏的警察在原地。 但是,這畢竟是我們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夢幻場景,在真實世界中,執法人員真的是這樣用行為科學…

《13‧67》的成熟特色/臥斧

文╱臥斧 原刊載於臥斧‧累漬物,已獲授權轉載 讀陳浩基的《13‧67》,充滿驚喜。 《13‧67》是香港作家陳浩基的推理作品,由六篇中短篇故事構成,獨立閱讀沒有問題,連起來讀則有長篇的趣味──因為六個故事有相同的主要角色,而且故事的時空背景由第一篇的 2013 年逐篇回溯,最後一篇發生在 1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