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為了寬闊的草原——陳芝宇談蔡素芬的《橄欖樹》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幾次接觸,深深感受到芝宇做為一個老字號實力出版社經營者在市場、管理上的投入,以及未來出版版圖規劃的創新和想像。尤其聽她談書時,理解到她下了多少功夫,更加慶幸出版界有這麼活力充沛且對閱讀有觀點又能激起興味的同業。 在聽得極為享受的當兒,快速摘要如下: 一、…

【讀者舉手】小說中的角色立體,才接近「人」

文/寓言家 在2021/3/20的松菸誠品,坐下來聆聽了蔡素芬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一同討論在《藍屋子》中的奇幻體驗。這是聯經今年初出版,由蔡素芬老師創作的小說,有別於以往蔡素芬老師溫暖的筆觸及風格,雖然還未閱畢小說本身,但由王聰威編輯專業流暢的提問中,也不得不一頭栽入了《藍屋子》,接下來…

【經典也青春】驚濤與靜浪原可並容 ——宋怡慧談蔡素芬的《鹽田兒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文標題出自作者蔡素芬1994年出版《鹽田兒女》的原序。 完整的段落是: 「寫法傳統,無非是對人物有了真誠的感悟,寧以切合他們感情的方式,平實表達俗世生活。大千世界,驚濤與靜浪原可並容,此處無意故做詭異瑰奇。故事是大眾裡的,自然也要歸屬於大眾。」 我很為…

【讀者舉手】自由與禁錮的辯證──讀蔡素芬《別著花的流淚的大象》

文/楊子霈 蔡素芬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別著花的流淚的大象》,文字簡潔精準,以十篇小說兩兩一組,情節互涉,參差對照,呈現多層次、多面向的人生思考。 作者刻意讓每一組的對照方式不盡相同,使之不那麼工整呆板,有的是同一事件兩方觀點的詮釋,比如〈往事〉、〈如煙〉這一組,以高雄地區為背景講述一段早逝的戀情,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