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寶鴻 提醒好多次,孩子還是不遵守規範,該怎麼辦? 兩個選擇:讓孩子體驗後果,他才能真正內化規範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著探索環境、適應環境、挑戰環境、與征服環境等人類傾向,孩子會挑戰規範乃人類本能所致,是很正常且自然的事。 蒙特梭利觀點 孩子違反規範時,先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提醒孩子 ──提醒兩次…
文/李育銘 大J在正式進入劍橋大學之後不久,就在劍橋的臉書(FB)看到「助理舞臺監督」的徵人啟事。當時的她,不瞭解這份工作,也不懂劇團是如何運作;只是對這個職稱感到興趣,就發了訊息給管理者,很快地收到獲得這個職位的回覆,讓她從開學的第一週就「陷入」舞台劇。這事件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這個看似平凡的…
文/沈克爾博士 我因為工作關係,常往返加拿大、美國及世界各地,已經數不清見過多少孩子了。孩子各式各樣,但壞孩子,我從沒遇過。 孩子可能表現自私、不敏感,甚至讓人感覺似乎不懷好意;拒絕專心;動不動就大叫或動手推人;或者講不聽,直接對人充滿敵意⋯⋯。我很清楚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因為我也是個父親。但是壞孩子…
文/楊俐容 曾經在一場親職教育座談,聽到一位爸爸提出問題,他說:「我們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不斷收到像『破壞親子關係的一百句話』這樣的資料,也很認真研讀專家們提出來的育兒理論、學習『如何尊重孩子、和孩子溝通』等,為什麼沒有人給孩子相對的資料,也要求他們學習如何尊重父母、和父母溝通,了解父母的心理?」…
文/顏擇雅 我曾在私底下勸過一位朋友,說不應該拿孩子炫耀個不停,沒想到她的反應是一臉無辜:「可是我說的都是真話呀。」我再勸:「你應該想想聽者的感受。」她正色道:「我孩子就是這麼優秀,別人要眼紅也沒辦法。」我只好住嘴。 我勸爸媽不應該拿孩子的成就出來炫耀,其實不是為了爸媽本身的人際關係,而是為了小孩的…
文/李坤珊 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只有陌生人的地方度過漫長的一天,對小小孩來說,是多麼焦慮、可怕的事。有些孩子強烈需要一個象徵爸媽和家的「安全物」陪伴他,去學習獨立面對家庭以外的世界。這樣的孩子需要被接納,而不是被剝奪。 二○一一年的九月,離開了任教十年的學校,換了新環境,讓自己進入另一片天空,再…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wester 文/李四端 這是一個老朋友,他被「開明做爸媽」觀念炸得頭昏眼花的悲慘故事。
文/葉麗萍 Photo from Wikipedia 一、 我看到一顆掉下來的星星▕離開亞洲 ▕蘭卡威Langkawi→查戈斯Chagos ▕2011.03.08~2011.04.10 帆,終於又在3月8日揚了起來…… 一年多,都滯留於新加坡、蘭卡威和普吉島。普吉島修船場一上架就待了五個月,上架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