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靖傑 卡夫卡獨一篇不只情節像夢,連用字遣詞都有意逼近人的作夢思維,此後大多只以寫實文字描述魔幻情節的絕後之作,大概是〈一場掙扎的描述〉了吧(或譯〈一場戰鬥紀實〉、〈一次戰爭的紀錄〉)。 這篇短篇故事共分三節。第一、三節沒有標題,只有第二節有標題,叫〈不可能生活的證明或轉移?〉。這個第二節下分四…
文/noise 簡單的文字記錄,日常的風景描述,卻有最鐫刻的情感,這便是《蘭嶼郵差》這書最棒之處。 美,從來不缺少,缺的是一顆用心體會當下每一時刻的心。蘭嶼,台灣的外島,遠離喧囂的地方,本身就有屬於自己的美,在作者的筆下又添加了一點名為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的調味料,更讓人深刻。無添加文學修飾的紀錄文章…
文/于翎 常言道:「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好話不難,但要把話說好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門道。縱使人類可用的詞彙數量已達成千上萬,我們卻依然時常陷入「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等窘境,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詞彙。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溝通」,市面上相應而生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出現。在玲瑯滿目…
Photo Credit: Pakutaso 文/田羽心 初看《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這個書名,以為謳歌的是《未聞花名》、《聽說桐島退社了》這類描述未成年時的懵懂無知,其實是參雜年少輕狂的恣意妄為、伴隨情竇初開的酸甜苦辣、交織家族背景的權力威壓故事,與成年出社會而練就的道貌岸然、矯情市儈是截然不同的青…
文/于翎 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所撰寫的《惡之芽》,單從書名即破題且具備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顧名思義就是「惡」的「芽苗」。在翻開書頁前,不禁猜想作者究竟是想描繪以惡意為養分的芽苗樣貌?還是書寫惡意如何萌芽成長?進入《惡之芽》的書中世界後,便會發現不僅兩者皆是,而且那份惡意竟是在人們不經意的角落悄然滋生…
文/平遙 《刀背藏身》為武俠作家徐皓峰,以多篇民國時期的武館為背景──〈師父〉、〈國士〉等篇小說輯成的短篇集。 在現代,大眾對於武俠小說的印象,始終脫離不了金庸、古龍等知名作家的影響。但是徐皓峰的武俠,並不屬於上述兩者。更精確地來說,他寫的不是武俠,而是武術。 「武術」並不同於「武俠」,武術是一種實…
文/彗星 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 聊天這件事往往都是從身邊的朋友、家人之間,一邊看一邊學習,但是有沒有經歷過明明兩個人講了同樣類型的事情,對方講的讓現場充滿笑聲,但換成我們講時卻讓現場氣氛降到最低點,這問題到底出在哪?《一開口撩人又聊心》可以解答這個疑…
文/田羽心 曼哈頓計畫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地使用新型態的戰略武器—原子彈,分別投擲於廣島與長崎,造成包含平民在內的二十餘萬人因此喪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劃下休止符。隨著福島核災、本書的出版及電影《奧本海默》上映,這已不再是忌諱避談的政治與戰爭問題,而是跟全球國際局勢、能源政策、經濟生活息息相關…
文/彗星 「用破關的心,面對職場的局」,現在很多人會用玩遊戲的方式來紓解壓力或藉由遊戲提升自信感和成就感,甚至有些不是自己玩,而是看別人玩也能得到滿足感,《大人學破局思考》把職場和遊戲對比,最相似的就是兩者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在前進,前者是為了領到薪水,藉由業績、認真完成工作來得到,後者藉由通關、打怪來…
文/翁玉玲 開宗明義地界定《史丹佛大學創意寫作課》的宗旨是講述嚴肅小說,以現實生活關注有關人的議題,用新的見解達到啟迪人心的功效,毋須自栩為大師或仿效他人,實在地從事寫作,從簡單做起,打好基礎,透過觀察描繪細節,與外界保持良好的溝通,作者長年從事教學,文字間透漏自信感,不藏私地講授寫作時可採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