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事件
「在患有失憶症的當代中國,只要歷史事實還得不到相應的還原,只要現實真相無法被大聲說破,那麼關於中國的未來,任何理論討論和路徑設計皆是空中樓閣。」──劉曉波,《我無罪:劉曉波傳》
2008年,曾參與六四事件的學運領袖、《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判刑入獄,兩年後,他在獄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頒獎典禮上,諾貝爾委員會放置了一把具有象徵意義的空椅子。獲知得獎消息後,劉曉波激動地對妻子劉霞說:「這個獎,是頒給『六四』亡靈的。」
1985年,有「冷戰終結者」之稱的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上任,著手推動以自由化、人道主義為核心的新思維運動,這股思想解放風潮蔓延至中國,1988年,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呼籲效法西方自由經濟體系的紀錄片《河殤》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獲得廣大學子的高度認同,也一度得到以趙紫陽為代表的中共領導層的讚賞,該片普遍被視為六四運動的思想前導。
1989年4月15日,主張改革及自由開放的中國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大批學生自發性前往靈堂致哀,並在北京天安門前舉行悼念活動。活動規模逐漸擴大,中國官方遂禁止悼念,萬名學生齊靜坐抗議,要求政治改革,卻被黨中央視為「一項有預謀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動亂」,拒絕與學生對話。 5月,逾十萬多名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到廣場聲援學生,全國各地遊行人潮愈發眾多,中國前總理李鵬於20日正式簽署戒嚴令,北京開始戒嚴,抽調自五省市超過十一萬的解放軍部隊朝北京進發。
6月4日凌晨,多輛坦克與裝甲車沿東西長安街駛向天安門廣場,輾過學生所在帳幕,手持機關槍的軍隊沿途掃射抗議學生,這場血腥鎮壓持續約五個多小時,史稱「六四事件」,迄今無法得知當天確切死傷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