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豪伊作家收益5月報告:自助出版持續成長,從五大再搶走2%市場
編譯/陳慧敏
電子書風雲際會的出版時代,作家到底要繼續走傳統出版大道,還是勇敢邁向自助出版小徑?美國暢銷書作家休豪伊和他的夥伴,繼2月的以第一份作家收益報告後,五月交出第二份報告解密作家收益。
暢銷小說《羊毛記》作家休豪伊,以新銳作家之姿,拒絕大出版商,採取自助出版,但他並不侷限於個人戰鬥,他和夥伴運用網路蜘蛛,挖掘收集亞馬遜電子書暢銷榜的公開資料和書籍商品網頁,搭配自己和幾十位自助出版作家的逐日銷售冊數,從排行連結到銷售資料,解密作家收益。他們更計畫未來每季出版報告,建立長期資料,協助作家選擇最好的出版方式。
在第二份報告,休豪伊進一步比較2月和4月的資料,試圖解答更多問題。

休豪伊和夥伴賭一塊錢,認為亞馬遜出版來勢洶洶將蠶食自助出版市場,但他錯了。圖一明確顯示,自助出版四月持續成長,從五大出版商手中再搶走2%市場大餅,而從亞馬遜電子書暢銷書每日銷售數量(圖二),可見自助出版和中小型出版商的確再挖走了五大出版商和亞馬遜出版的部份市占。

雖然五大出版商的每日銷售數量佔比在四月僅有37%,用書價換算出每日銷售總額(圖三),五大出版商占比卻高達54%,遠大於其他出版方式,4月占比較2月還成長了1%,主要是因為五大出版商訂價較高,期間又拉高電子書平均售價3%,而自助出版僅提高1%。

五大出版商口袋飽飽,其實不等於作家收益增加。休豪伊推估出電子暢銷書拆予作家之單日收益(圖四),資料發現,五大出版商旗下作家的收益占比在4月持平,自助出版卻成長2%,但亞馬遜出版部門衰退3%。他認為,由於兩份資料僅隔一季度不到,不能直接判讀此為產業趨勢或隨機波動。但可以確定的是,自助出版作家和五大出版商作家的收益已經旗鼓相當。

握著兩份資料,休豪伊急著想問第一份報告沒法解答的問題:電子書可以在暢銷排行榜盤據多久呢?休豪伊試圖去計算流失率(churk),也就是書跌出排行榜而被新書取代的比例。

他觀察各出版方式的書目收益波動(圖五),結果發現,自助出版的書收益起伏最大,而五大出版社的作品相對穩定,再進一步分析,五大出版商旗下的新手作家作品起伏甚大,僅有資深作家作品銷售穩健,所謂資深是在2009年或之前出道(圖六)。

而電子書能在暢銷榜有多大的續航力?他分析各出版方式的收入前一千大作家(圖七),結果發現,自助出版和五大出版商兩大陣營的作家,皆受排行榜牽動,其收益下降的幅度低於預期,擁有銷售緩慢下降的長尾趨勢。

休豪伊再以電子書出版日期和出版方式去分析作家收益(圖八),結果發現,五大出版商拆予作家的收益,完全集中在少數超級賣座的強檔好書,比如,2012年9月,五大出版商作家收益就有八成進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作家喬治‧馬汀(George R. R. Martin)的口袋,例子不勝枚舉。

不過,五大出版商作家的收益不只仰賴賣座暢銷書,他們手中的舊書更帶來豐厚的收益。他用另一角度來詮釋此現象,他認為,五大出版商作家收益仰賴舊書,而非新書,代表五大出版商和自助出版的作家收益比較,並未站在相同的立足點,自助出版作家未來若舊書能持續銷售,收益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更何況,自助出版作家早已經比傳統出版方式多賺27%的利差。
最後,檢視2011年1月以來的作家收益(圖九),自助出版作家佔有43%,五大出版商作家為34%。休豪伊反問:當自助出版作家擁有舊書作品,當越來越多作家自聘自由編輯和封面藝術家,花心思打理作品,他們能否比傳統出版作家賺更多?能否成為改變出版產業的大軍呢?

在報告文末,他直白地建議新手作家,要不就搭時光機回到十年前,去測試傳統出版途徑,活在今日,就應該要選擇自助出版,而且,現在可以說是作家最好的時代,除了報告所針對的電子書市場之外,線上零售、有聲書正蓬勃發展,提供了自助出版作家更多元的管道。
資料來源:
May 2014 Author Earning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