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幹文化 實踐公民主體性

(Photo from House News 主場新聞FB

「自己幹,是一九九零年代浮現出的反文化,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主導的實踐。

公開的行動參與者不會避免行動的後果……只有靠著懲罰的行動結果才能形成對服從的真正挑戰……這不僅是因為反對者如同游擊隊宣稱般,透過行動顯示了自身本質,也因形成一個行動,整個社會,市民與官方都被拉進一個對話中。」──喬治‧馬凱,《自己幹文化──派對與革命)。

1979年,柴契爾夫人首度當選英國首相,11年半的執政生涯中,她揮舞著自由經濟的大旗,一手進行國營事業民營化,一手壓制工會存在的正當性,她致力鼓吹透過努力工作以創造財富,抨擊社會福利制度所衍生的「不勞而獲」思想。在這股個人主義至上的「柴契爾革命」的時代氛圍中,環境運動者、抗議公路者、龐克搖滾樂團們開始準備大幹一場,九零年代的英國成了反文化大放異彩的實踐場域。

自己幹文化》一書記錄並分析當時抗議者的訴求、行動與思想體系,從中探究其主體性與能動性。書中強調「行動(Do it!)」是另翼文化中一種持續創新的修辭模式,是該文化最真實的力量之一,包括佔領空屋、封鎖馬路、把自己鎖在推土機上、住到樹上等等。柴契爾夫人對此表示:「有人認為對特定議題如核子武器、種族歧視,或動物解放的感受夠強烈的話,就有權凌駕於法律,一切作為都該被容許。這是蠻橫無禮,他們活該受懲戒。」

自己幹文化》譯者黃孫權說:「自己幹文化就是民眾的麥克風,往歷史裡傳遞。」51萬港人上街爭普選行動不僅是「自己幹文化」的傳承,更是「公民不服從」精神的具體展演。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