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 I》首本記錄第三部門歷史演變

「第三部門」意指在第一部門(公部門/政府)與第二部門(私部門/企業)之外的非營利組織(NPO)與非政府組織(NGO)。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第三部門如雨後春筍般開始蓬勃發展,倡議人權、疾呼性別平等、監督環評、注重食安……這些團體肩負制衡政府與企業之責,在維繫公民社會運作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然而,「一直很想有系統地讀到不同類型NPO、NGO或統稱第三部門組織的發展歷史。只是苦苦等不到一本充實的第三部門史,確實有點失望……」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長蕭新煌說著說著,索性自己捲起袖子,於2009年與志同道合之士一同成立「台灣第三部門學會」(前身為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經過數年的籌備運作,集結多方資源與力量,《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 I》終在今年四月問世。
在這第一冊中,由各NGO、NPO的相關或研究人士執筆,記錄了14個第三部門組織的發展史,其中又可再細分為三大類型:倡導型(民間司改會)、服務型(家扶基金會)、社區型(嘉邑行善團)。希望透過梳理組織的發展脈絡與理念變革,由此呈現這三十多年來臺灣的政經文化、階級轉型與社會福利等整體面貌。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