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光磊灰鷹巢城】魔法版《罪與罰》:東歐奇幻小說《傷痕者》
原刊載於譚光磊Facebook,已獲授權轉載
吃早餐的時候讀完《傷痕者》最後 50 頁,先前所有蓄積的能量一口氣爆發出來,整場法庭和決戰戲只能用「震撼人心」來形容。
東歐國家素有優良的幻想文學傳統,一來根植於歷史文化與民間傳說,二來則因為蘇聯時期的言論管制,迫使許多作家把對現實的批判寄託於幻想故事的諷喻之中。我們讀慣了英美作者的作品,鮮少有機會接觸東歐奇幻,但不論是前幾年的俄國《夜巡者》或最近的波蘭《獵魔士》,都能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受。由烏克蘭夫妻檔作家賽爾基和瑪麗娜.狄亞錢科合著的奇幻小說《傷痕者》也不例外。
本書最初以俄文發表於 1997 年,是狄亞錢科夫婦「流浪者」(Wanderers)四部曲的第二部,與首部曲《守門者》(The Gate-Keeper)幾乎拿遍俄國所有的奇幻文學大獎,俄文版至今已賣座超過一百萬冊,也奠定了他們「心理系」奇幻大師的地位。
出版十五年後,《傷痕者》終於被翻譯成英文,2012 年由美國最大奇幻出版社 Tor 發行。之所以從四部曲之二開始出版,是因為狄亞錢科夫婦認為覺得這套書最好的閱讀順序是二、三、四,然後再回到一,等於把首部曲當成前傳,因為人物並不相同,而且首部曲主要是交代了這個世界魔法運作的原理,有點像是「納尼亞傳奇」中的《魔法師的外甥》。
有趣的是,《傷痕者》在美國雖有好評,但偏文學的筆法對一般奇幻讀者來說似乎不夠「刺激」,結果銷售平平,導致 Tor 出版社至今沒有簽下後續作品的計畫。反倒是奇幻基地因為喜歡《傷痕者》又希望經營作者,一口氣簽下整套書四本的版權,還費盡苦心找俄文譯者翻譯其餘三本,台灣讀者也無須擔心系列斷頭,也算是一種「領先全球」的幸福。
《傷痕者》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克斐倫城邦,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要塞固若金湯,居民豪勇尚武,精銳的守衛兵團令四方敵人聞風喪膽,不敢稍越雷池一步。士兵們或許喜歡飲酒作樂,勾引少女,但總還能維持基本的紀律,不至釀成大禍。小說的主角伊葛(Egert)正是兵團中劍術最高強、行徑也最浪蕩的人。
伊葛年輕氣盛,藝高人膽大,認為女人為他傾倒天經地義。有一天,年輕的學生狄納爾帶著他美艷動人的未婚妻朵莉亞,千里迢迢來到克斐倫,要打聽一本古老魔法書的下落。伊葛風聞了朵莉亞的美貌,決心將她據為己有,於是硬逼狄納爾與之決鬥。蒼白瘦弱的書生哪裡是他的對手,果然慘死於伊葛劍下。
就在這時,目睹了這場決鬥的神秘魔法師「流浪者」站了出來,並向伊葛下了戰帖。原本流浪者可以輕易殺死伊葛,卻只是輕輕一劍劃過他的臉頰,留下一道永遠不會癒合的傷疤,並且下了詛咒。伊葛發現自己原本的自信和勇敢全都被這道傷痕吸乾了,他從天不怕地不怕的勇者,淪為徹頭徹尾的懦夫,膽小到甚至不敢結束自己的性命。
《傷痕者》的反英雄歷程,這才要開始精彩。喪失一切的伊葛倉皇出逃,離開他的故鄉,也離開他的軍團。他跋山涉水,來到了朵莉亞居住的城市,卻不知如何面對她。朵莉亞的父親羅偃是當地魔法學院的院長,見了伊葛如此狼狽,心生憐憫,便提供他住處,並安排他有機會上課。伊葛不但要學著與羞辱共存,得到朵莉亞的寬恕,還不可避免地被捲入一場邪惡的陰謀。他能否走出愧疚、找回勇氣,面對「流浪者」最終的試煉?
狄亞錢科夫婦的筆法與英語系作家完全不同,英譯者也成功傳達出那種特殊的敘事腔調,以及帶有俄羅斯童話色彩的奇幻氛圍。《傷痕者》還沒上市便得到壓倒性的好評。向來以評論刻薄著稱的柯克斯評論稱讚此書具有「豐美而生動的文字,紮實卻又出人意料的劇情,還有超凡的人物刻畫,可與最優秀的俄國文學媲美。這是一部真正令人心醉神迷的作品,即便是對老套英美奇幻小說感到厭煩的讀者,肯定也會愛不釋手。」
亞瑪遜網路書店上上還有兩篇五顆星的讀者書評,一篇是俄國讀者回憶 1997 年讀到此書時驚為天人的感覺,另一篇則以「魔法版《罪與罰》」來形容這部作品,稱讚《傷痕者》在語言形式和人物內心的探究上,均承繼了優良的俄國文學傳統。
從俄文直譯的《守門者》剛剛上市,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一窺這個神祕魔法師「流浪者」的起源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