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 電子書
  • 分享書
  • 犢創
  • mooPub

閱讀最前線

  • 首頁
  • 閱讀
    • 閱讀好好玩
    • 書單
    • 閱讀意見
    • 好書秒讀
    • 雜誌精選
    • 活動訊息
    • 排行榜
  • 專欄
    • 不定時專欄
      • 冬陽一直推
      •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 譚光磊灰鷹巢城
      • 歷史檔案
        • 瞿欣怡的小貓之流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
        •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
        •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
        • 施寄青的當頭棒喝
        •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
        • 葉佳怡讀字作夢
        •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
        •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
        • 三大叔的樂活相談室
        • 維斯塔愛看書
        •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
        •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
        •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
        • 老貓出版偵查課
        • 評書青鳥
        • 閱樂書店書沙龍
        •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
    • GENE思書軒
    •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 閱讀夏LaLa
    • 果子離群索書
    •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
    •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 法律白話文運動
    • 吳曉樂:有時流離
    •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 外邊世界
      • 每月專題
      • 世界就是我們
      •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 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
      • 陳栢青之壞品味
  • 專訪/記錄
    • 專訪
    • 活動記錄
  • 產業
    • 華文市場
    • 國際風向
    • 讀犢看出版
  • 更新
    • 犢叔扭扭
    • 版本紀錄
  • 聯絡我們
    • 訂閱閱讀最前線
    • 讀者投稿
    • 活動合作
    • 讀者遞麥
  • Readmoo電子書

Search

BiB V記事一:踏出一步的圖書館/董福興

Posted on發表於 2014-11-182016-01-05By 何宛芳產業
  • 作者
  • 最新文章
何宛芳

何宛芳

何宛芳

何宛芳的最新文章 more

  • 腦神經科學背書的學習之道:專注之後的放空更重要!──專訪《學習如何學習》作者歐克莉 - 2019-07-31
  • 《克雷的橋》與《偷書賊》背後,三個屬於朱薩克的家庭趣事 - 2019-02-28
  • 2017讀墨電子書閱讀報告暨犢力回顧釋出,mooInk帶動,閱讀裝置與行為大洗盤 - 2018-01-10

文/董福興

bib

創新,發生在哪兒?

我研究數位出版的這些年裡,所見到走在最前端的實踐與倡議,都發生在人與人相會的空間之中。在日本,許多出版相關的組織,例如JEPA,會定期舉辦各種聚會,討論技術、策略、實踐經驗。我曾經參加過其中幾場,來自各出版相關單位的數位領域負責人齊聚一堂聆聽演講——這或許是日本獨有的特色——他們並不直接地交流意見,但要確保彼此的知識與理解能在同一水平上。美國的狀況又不一樣,在短而密集的研討會中,各自發表實作、倡議與想像,會後彼此溝通討論,然後由此延伸出新的作法,創新由此而生。

美國數位出版有三場重要的聚會,一是由IDPF主辦,於美國書展(BookExpo of America)期間舉辦的Digital Book,在性質上偏向出版業內的討論:製作、販賣、流通⋯⋯另外一場是由O’reilly主辦的Tools of Change,討論技術該如何應用在出版上,作為技術與出版兩方交流的空間;但這會議在2013年劃下了尾聲。最後是BiB – Books in Browsers,這場今年邁向第五年的微型研討會,正在隨著數位出版的新走向更進一步成為知識匯集的重要空間。

Books in Browsers 是什麼?

Books in Browers是由傳奇網路人物Brewster Kahel(他曾在Web時代前發明WAIS系統,後來創辦Alexa,賣給了Amazon)所創辦的Internet Archive所主辦,正如其名:「瀏覽器中的書」,主要探討數位出版與Web技術的結合。從2010年起,隨著電子書格式(如EPUB)採用Web技術,製作工具與閱讀程式等Web化,社交網絡服務的興盛,這場研討會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今年IDPF與W3C也在會上聯合發表EPUB 3以來的新格式:EPUBWEB,也不妨說這場會議帶動了新的方向。

今年舉辦在W3C年會TPAC前,由於我需要參加討論幾個中文議題,所以也參與了這場會議。BiB是由多數講者以短講(十到二十分鐘)的方式進行,講題不一。我在會後整理出一些脈絡,以這一系列文章與各位分享。

插畫是由Iris Amelia(@ePubPupil)在演講時速寫發表

對於電子書,圖書館能做些什麼?

為什麼先談圖書館?因為就在同時,國立台灣圖書館舉辦了「未來圖書館」研討會;而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也開始試營運。在這個人們不讀書、出版業的寒冬中,圖書館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面對著數位化的潮流與電子書,圖書館又該怎麼更數位呢?

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實踐

NYPL@BiB14

BiB的閉幕演講是由紐約公共圖書館(NYPL)的James English與Leonard Richardson所主講,談他們正在進行的計畫:「圖書館簡化」與「古騰堡計畫圖書館藏化」。

「圖書館簡化(Library Simplified)」是什麼?James English是這個計畫的產品經理,他們發現人們使用公共圖書館借閱電子書並不積極,一般人會認為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館藏不比Amazon等電子書店豐富,但是美國公共圖書館體系每年投入二百萬美金(約台幣六千萬)在電子書館藏上,其中NYPL的支出佔相當比例,所以這並不是事實。經過深入研究以後發現,讀者想要借閱一本電子書,在系統上得經過十九個步驟才能借得到書,這讓許多人因此感到挫折而放棄,甚至有93%的電話詢問無法被當下解決,於是他們開始了「圖書館簡化」計畫,希望讓讀者能以簡單的三個步驟:搜尋、借閱、閱讀,來取代既有繁瑣的手續,提升使用者經驗。

為什麼圖書館要做這樣的事情?在印刷書的世界裡,圖書館與館員可以為讀者做到:推薦、流通等協助,但是換成電子書,圖書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實質補貼,讓讀者能夠免費讀到那些書,而這不應該是圖書館的角色。在有預算以及對書的知識前提下,圖書館應該更為積極。

但要做到這一點,有著許多技術與市場上的問題待解決,例如中間商的獨佔。他指出,獨佔並不僅指Amazon,在圖書館電子書的供應鏈中,Overdrive實質有著九成的佔有率。中間商不僅讓圖書館需付出高成本,得到的授權條件也不好,加上DRM阻斷相容性,同時緊綁單一服務,也無法提供好的使用者經驗。而且中間商更切斷了圖書館與出版商之間的連繫,讓圖書館與出版業界之間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

為達到這個目的,「圖書館簡化」訂立出了短程與長程目標,試著透過更多的管道獲得更多的內容來避免獨佔與依賴,並且透過流程簡化來優化使用者體驗,提升使用者滿足,而他們全力再進行的計畫是將公共領域書籍轉化成高品質的電子書,在新建構的系統中推薦給讀者,作為長期計畫的第一步。

遠程則是採用開放原始碼計畫、並且使用有互通性的電子書技術,甚至使用另類的DRM保護機制。建立與出版社及個人作者間的購買授權機制,讓圖書館也能成為業界中的重要角色。當然也會持續進行與出版社間直接關係的建構,並且遊說修法讓電子書能更有效地融入圖書館借閱服務中。

Leonard Richardson則是負責將古騰堡計畫中的文檔製作成NYPL館藏的計畫負責人。他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如何使用這些公共領域的作品,發現相當困難。古騰堡計畫上雖然有精心校對的文字,但當轉換成EPUB時卻難以符合館藏需求,以至於到現在為止,圖書館只能透過Overdrive這樣的中間商,付費購買上面的公共領域作品,讓人們下載有DRM保護的內容閱讀(這句話引來了台下陣陣噓聲,看來全世界都討厭政府單位濫用稅金。)

但問題在於:古騰堡計畫上的作品僅有文字,該怎麼處理成書?Leonard先就作品分類,發現排除英文以外語言以及版本差異、期刊以及不在OCLC上的書籍後,還有兩萬一千本書可用,數量相當龐大;他再以內容類別與熱門借閱書籍比對,決定從歷史書與小說先著手,透過OCLC找出該本書較為可用的書籍描述來為該書加入Metadata。

pdLwuTZ

最有趣的是,他們覺得電子書不應該沒有封面,或者只在固定的模板上打出書名,於是做出了一套封面產生器,並且開源出來讓大家使用、貢獻。

NYPL目前也在進行新App的測試,配合整理出來的古騰堡計畫作品,作為「圖書館簡化」的第一步。雖然這只是一小步,但足以顯示出美國圖書館界為了打破現狀,經過深刻思索後予以行動。

虛擬的圖書館空間

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嘗試主要還是處理既有電子書借閱所遇到的問題,但圖書館是個公共空間,也是人與書相會的場域,像這樣的空間,該怎麼以數位技術達成?

@mitar_m

目前是UC Berkerly博士生的Mitar Milutinovic則正在進行一項叫做PeerLibrary的計畫。他認為人們會在各種實體空間中與書相會、討論書、舉辦讀書會;圖書館也會辦演講與各種活動,轉換成電子書以後也會發生在各種社群服務上頭。然而當我們隨便開啟任何一個圖書館的首頁,卻看不到任何社群的痕跡。

而真正數位化的圖書館應該提供API,讓開發者與讀者都能夠使用。開放之後,就會有人做出搜尋、推薦服務,建立討論平台、數位教室,交叉連結與互相參照的工具。這些延伸出的產品都能夠增進圍繞著書的互動,甚至商用化。

在會後聊天時,他重新提及他的想法:事實上這樣的概念已經被Goodreads等數位閱讀社群服務實做出來了,但是在Amazon併購Goodreads後,很難確保Goodreads不會逐步納入Amazon的商業體系。他覺得應該由圖書館來做這件事,作為圖書館公共服務的一環,同時各種延伸服務也能協助圖書館在數位場域中建立虛擬的社群。

書中的文字該如何化為資料?

那麼,書本身在數位化後,又能協助圖書館做些什麼呢?比利時根特大學的Ben De Meester認為書不只是文字,更可以做為資料,而且是可以互相連結的資料;而可以透過API查詢、使用。

Ben De Meester

例如他使用SPARQL這種查詢語言搜尋《悲慘世界》中的人名,就可以將整部作品中各角色出現的時間點以視覺化呈現,若書未來能夠開放在Web中,透過API就可以做到內容的查詢,建構出以內容相連的世界。

在演講後的討論中再深究他所提出的概念,技術上,主要是希望將Tim Berners-Lee的語意網(Semantic Web,現在改稱Linked Data)以電子書為對象實做出來。而圖書館是最有可能做這件事的機構,在內容數位化後,書的內容若能做為資料庫被查詢,就能夠產生更確實的脈絡,不僅是在固定的Metadata中查找比對。也因為這種作法可讓結果以Metadata的方式呈現,不會讓書的內容完整顯示出來,無關圖書館是否有權利都可以這麼做,更能讓讀者透過圖書館找到脈絡,達到「推薦」的功能。而事實上,Google圖書已經朝這方向前進了。

結語:我們能從中學習些什麼?

這三段演講所提出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數位時代的圖書館應該提供怎麼樣的服務?

很顯然地,在既有電子書體系下「出版商—中間商—圖書館—讀者」這樣的架構中,圖書館單純作為幫讀者付錢的一方顯然不是適當的角色,必須積極地從被動走向主動。雖然中文世界裡沒有像古騰堡計畫(或日本青空文庫)般的公共領域數位文檔庫作為啟動的第一步,但圖書館既有印刷底本,也有熟悉書籍的館員群,同時也有彼此溝通的網絡。為什麼不能擔任組織者的角色,以社群眾包的方式,啟動中文書的類似計畫呢?

有了充足的數位館藏後,向外,可如老貓所倡議的一般,提供開放的API,作為各種服務建立的基礎(不要怕有誰因而獲利!怎麼樣都比拿著預算給中間商與出版社來得創新!)。向內,這些數位館藏在這大數據時代,就是最珍貴的語意寶藏,豐富的資料正是能作各種研究實踐的優秀素材。語意網這麼一個艱澀的概念都能透過電子書被實作出來了,當然還有著更多樣的可能性。

館員們,你還記得自己的宣言是什麼嗎?

  • YouTube「James English and Leonard Richardson, Library Simplified &Project Gutenberg books are real books」
  • YouTube「Mitar Milutinovic, Making a library a digital one」
  • YouTube「Ben De Meester, Interlinking books with the world」
  • Slideshare「Ben De Meester, Interlinking books with the world」

系列專題:

  • BiB V記事二:以標準化開創新世界
  • BiB V記事三:我們還沒有看到真正的電子書
  • BiB V記事四:別讓工具牽著你走/董福興
  • BiB V記事五:閱讀資料是你的隱私,不是它們的數據/董福興
【胡椒甜點】鹹食甜食爭什麼!摻在一起做新料理啊
讀覓・Read & Meet:在淡水重建街角,遇見心愛的那本書

本週 TOP 10

犢叔扭扭

  • 【犢叔扭扭】全盈+Pay限時加碼、iOS、Android App 更新~【犢叔扭扭】全盈+Pay限時加碼、iOS、Android App 更新~

一週E書

  • 【一週E書】畢竟我們不是河童國裡的小河童【一週E書】畢竟我們不是河童國裡的小河童

好書秒讀

  • 每一次翻唱都是向原作的 Salute。四月一日勿忘我,繼續寵愛,張國榮每一次翻唱都是向原作的 Salute。四月一日勿忘我,繼續寵愛,張國榮

臉書粉絲專頁

mooTube podcast

mooTube 讀墨說書
mooTube 讀墨說書

完整閱讀,從這裡開始❤️
Readmoo 讀墨電子書,一個結合電子書店與閱讀社群的網站。在這裡,因為有你陪伴,閱讀並不孤單。
mooTube 讀墨說書每週更新影片、將影片音檔製作為Podcast,方便讀者以最習慣的方式,吸收超實用電子書祕技、作家私房書單、好康省錢心法等豐富內容。使閱讀貼近日常,更讓讀者能以閱讀解決生活大小事。

觀看完整影片內容👉🏻 https://readmoo.com/mootube
加入Readmoo會員👉🏻 https://readmoo.com
天天接收最新出版資訊👉🏻 http://news.readmoo.com

您還可從以下社群媒體發現Readmoo:

Readmoo Facebook粉絲團:http://facebook.com/readmoo
Readmo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readmoo/
Readmoo Telegram:https://t.me/readmoo
Readmoo Plurk:https://www.plurk.com/readmoo
Readmoo Twitter: http://twitter.com/readmoo
Readmoo Flickr: http://flickr.com/photos/readmoo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isten OnApple PodcastsListen OnSpotify
2023/03/24【讀墨推薦書】生活的觀察,文化的傳承,2023年台北文學季的多元體驗

※未經同意,禁止媒體或個人剪接翻拍本段影音內容

從前要是有人說到「外婆家」,感覺似乎就在講中南部,山邊、農田、漁港之類的鄉村,這當然不見得正確,但是個很容易連結的刻板印象。不過現在講到外婆家,這個刻板印象不只不見得正確,還可能差得很遠──因為現在有孩子講到外婆家,指的可能是越南、印尼等東南亞諸國。

新住民早已成為台灣的一部分,台灣人也逐漸改變對新住民的看法,但我們對於新住民們的原生國家所知仍然很少;東南亞在許多人心裡就只是度假天堂,但那些國家的歷史、宗教、 政治與人文等等卻一無所悉。可是,這些正是孕育出新住民的背景,而新住民們帶著這些,豐富了台灣。

文學是生活的觀察,文化的傳承,2023年台北文學季,正是不同語言韻緻、不同文化生活的真實體驗。同城之人,文學與共,這回mooTube,邀你一起走進多元紛呈的文學活動。

2023台北文學季
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

讀墨推薦書:
https://readmoo.pse.is/taipei2023

00:25 從「移民工文學獎」談起
01:07 在大膽島的坑道裡讀村上春樹~
03:01 平路老師的〈五印封緘〉嚇死人了啊啊啊!
03:52 為什麼張正關心東南亞、寫《外婆家有事》?
05:38 記憶需要公正地對待每一方:《一切未曾逝去》
07:25 在地熟悉好進入:爸爸桑說《這裡沒有神》
10:34 你想看什麼題材就有什麼題材的《南洋讀本》

我們提到的報導:

一本看不懂的書,讓我們快樂又自由地生活──專訪張正及「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臺灣」運動
https://news.readmoo.com/2015/01/29/4…

【犢講座】文學的療癒之旅─平路談「文學的慰藉」
https://news.readmoo.com/2013/05/03/%…

越南的中秋節,是屬於小朋友的節日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9/17/m…

漁港人,都叫她「三百A」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2/18/300/

「拍船員不難,只要夠窮,夠老,夠髒,夠粗鄙」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2/17/f…

採訪、報導:Readmoo閱讀最前線 http://news.readmoo.com
錄影、製作:Bookshow 說書會 http://bookshow.tw

您還可在以下社群媒體發現Readmoo:

Readmoo閱讀最前線:http://news.readmoo.com
Readmoo Facebook粉絲團:http://facebook.com/readmoo
Readmo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readmoo/
Readmoo Telegram:https://t.me/readmoo
Readmoo Plurk:https://www.plurk.com/readmoo
Readmoo Twitter: http://twitter.com/readmoo
Readmoo Flickr: http://flickr.com/photos/readmoo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3/03/24【讀墨推薦書】生活的觀察,文化的傳承,2023年台北文學季的多元體驗
2023/03/24【讀墨推薦書】生活的觀察,文化的傳承,2023年台北文學季的多元體驗
2023-03-24
2023/03/17【讀墨熱門榜】我們不是等著某人扔來食物和獎賞的熊
2023-03-17
2023/03/10【讀墨推薦書】城市裡那些又怪又鳥又獵奇的自然存在
2023-03-10
Search Results placeholder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Readmoo 讀墨為一結合電子書服務、閱讀社群及創作市集的多元閱讀平台。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電子書服務。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Readmoo 母公司為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於臺灣臺北市。

節目總覽:

經典也青春
經典也青春期待透過介紹外國翻譯與華文經典文學,將字裡行間對於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思考、探索,以輕鬆、親切的方式推介給聽眾。每週半小時,細細揀選出歷經時光之流淘洗後的文學金砂,與您共享跨越時空的智慧饗宴。
本節目由 IC之音與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聯合製播。

Listen OnApple PodcastsListen OnSpotify
經典也青春EP421:賴譽夫談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上集)

主題書籍:《德川家康》

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遠足文化副總編輯、同時也是本集要介紹的出版計劃責編賴譽夫先生,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預計出版十三冊、初估560萬字的傳記——《德川家康》。

日本歷史小說在台灣有非常廣泛的讀者,搭配上近期日本大河劇開播,德川家康這號歷史人物,又重新引起大眾們的注目與討論。

本集要介紹的《德川家康》,為作家山岡莊八的代表作,從1950年開始在報刊上連載,創作歷時17年,完整述說德川家康的一生,記錄下這位傳奇人物是如何開創長達200年的江戶和平時代。當年隨著這套書的出版,不僅在日本引起一股家康熱,更席捲全亞洲、被許多企業指定為員工必讀書籍,至今已在日本累積超過5000萬套的驚人銷售。

對於這部重量級的歷史巨作,賴譽夫將在節目中介紹山岡莊八的個人背景及寫作動機、更進一步分享為什麼在中文版斷版30年後,出版社會選在這個時機點重新編譯出版、以及這部作品能為當今的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樂趣和反思。
本週就讓遠足文化副總編賴譽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這部全套預計26卷、共十三冊的歷史經典——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

延伸閱讀:
《德川家康》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260372000101

經典也青春 EP114:工頭堅談《龍馬行》
https://podcast.readmoo.com/ohclassics/detail/20170302
經典也青春EP194:郭昕詠談《代表的日本人》
https://podcast.readmoo.com/ohclassics/detail/20180927
經典也青春EP222:張惠菁談《少爺的時代》
https://podcast.readmoo.com/ohclassics/detail/20190425
經典也青春EP367:吳佩珍談森鷗外的《澀江抽齋》
https://podcast.readmoo.com/ohclassics/detail/20220303

本節目由 IC之音竹科廣播與 Readmoo讀墨電子書 聯合製播。


「經典也青春」網站:podcast.readmoo.com

經典也青春EP421:賴譽夫談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上集)
經典也青春EP421:賴譽夫談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上集)
2023-03-23
經典也青春EP420:朱宥勳談賴香吟的《白色畫像》
2023-03-16
經典也青春EP419:朱宥勳談陳若曦的《尹縣長》
2023-03-09
Search Results placeholder

布克新聞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本節目由Readmoo讀墨電子書與布克新聞Taiwan Book News聯合製播

這裡是全台灣同溫層最厚的閱讀Podcast,
每週五更新,介紹台灣當前值得你閱讀的作品,
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主持群:

藍士博,圖書金鼎獎得主,桃園區市議員參選人,兩個小孩三隻貓咪的爸爸,喜歡咖啡、棒球、血肉果汁機。

B編,射手座A型,韓劇迷妹,出版業打滾中的多重身分人,曾任出版社編輯及行銷企劃,唯一不變的身分是「編笑編哭」經營者。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總監,台大社會所博士。射手座B型。最近勤學貓語,已經能和貓進行五分鐘的對話,貓沒有跑掉

廖之韻,詩人作家肚皮舞孃,奇異果文創總編輯。創作類型廣泛,最新跨足領域是輕小說,但內心最愛的是B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isten OnApple PodcastsListen OnSpotify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S4EP10:遇見世界古文明,馬雅國駐臺大使帶你認識古馬雅

為什麼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是2012年呢?我們以為距離自己很遙遠的「馬雅文明」,其實並不遠!孕育於中南美洲的馬雅文明,有著發展完善的文字、曆法、建築和世界觀,也因為曆法的終點是2012年,所以才會有「世界末日」的傳言蔓延。

在台灣,有一位宣稱是馬雅國駐臺大使的「馬雅人」,他對馬雅文化瞭若指掌,是PTT論壇公認神人級專家、臺灣最知名中美洲文明研究者。為了將豐富的馬雅知識流傳給下一代,培養下一任大使接班人(我亂說的),他寫了一本老少咸宜,只要識字就能讀懂的《歡迎光臨古馬雅》,盼台灣的2300萬人口都能藉此認識馬雅文化!

本集節目將透過《歡迎光臨古馬雅》一書,討論我們自以為認識,但事實上很陌生的古馬雅,如果有機會穿越或到訪中南美洲,大家最想看見什麼呢?(士博:想吃馬雅美食!)(B編:想看高聳神廟!)

本集主持群:

藍士博,圖書金鼎獎得主,兩個小孩三隻貓咪的爸爸,喜歡咖啡、棒球、血肉果汁機。

B編,射手座A型,韓劇迷妹,出版業打滾中的多重身分人,曾任出版社編輯及行銷企劃,唯一不變的身分是「編笑編哭」經營者。

節目中使用音樂:

Pleasant Porridge by Kevin MacLeod

https://incompetech.filmmusic.io/song/7614-pleasant-porridge

📖 布克新聞 📖 📖

每週五更新

Podcast | https://reurl.cc/E79zEn

Spotify | https://spoti.fi/2Cg6ffY

SoundOn | https://reurl.cc/R4Z1aD

IG | Taiwanbooknews

Email | Taiwanbooknews@gmail.com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S4EP10:遇見世界古文明,馬雅國駐臺大使帶你認識古馬雅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S4EP10:遇見世界古文明,馬雅國駐臺大使帶你認識古馬雅
2023-03-24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S4EP09:日常還是時尚?三百年來台灣人穿什麼?
2023-03-17
布克新聞 Taiwan Book News S4EP08:我到底是誰?每個人都是小小「分人」組成的
2023-03-10
Search Results placeholder
熱門標籤
  • contentparty
  • 店小二私房菜
  • 閱讀
  • 小說
  • 文學
  • lineToday
  • 台灣
  • 日本
  • Readmoo
  • 電子書

彙整

社群連結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PlurkTelegram
其他服務
讀墨電子書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
分享書
社群連結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 Plurk Telegram
Copyright © 2022 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