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貓出版偵查課】翻譯可以用眾包方式完成嗎?
最近幾周注意到台灣出現了幾個線上招募、群眾協力的翻譯網站,有的是號召翻譯外電新聞,有的是徵求翻譯美國著名的線上教育學院。這些網站有個共同特色,就是他們都有充滿理想的計畫,因此藉以徵求志願者,無償翻譯國外的原文內容。但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缺點,所有志願者都可以自由認領,即刻開譯。
這有什麼問題嗎?有的,最大的問題是,就我所見,線上招募的群眾協力翻譯計畫,通常都會招來大量的、抱著藉此鍛鍊語文能力的志願者。而這些沒有翻譯經驗,甚至原文能力都還有待加強的志願者,翻出來的作品通常都慘不忍睹。
初稿水準很差,那由其他高手再補強修改就好了呀。這不就是維基百科之所以成功,WEB 2.0 時代線上鄉民共同協力的奧義所在嗎?
維基百科確實成功了,不過維百的成功也不適合太誇大,至少就中文版而言,許多條目品質仍然有需要改善的空間,而線上翻譯協力的眾包比起維基百科來,還有一個少人注意的麻煩,那就是高手的參與意願不太相同。
眼見需要改善的中文條目在眼前,許多高手願意動手修改,甚至全篇補強,是因為那些知識在他腦中,通常不需要做太多功課就可以完成;而改翻譯稿卻完全不同,你必須對照原文,逐字句重修。這工程還會隨著新手的初稿經常會犯低級錯誤,而變得讓人抓狂。
結果就是沒有高手會在到處是低手實驗品的地方浪費心力。如果眾包翻譯網站沒有高手支援,可以想見那裡的翻譯會有多難看了。
這種網站要成功,先決條件是志願者的初稿不能太糟,不能犯低級錯誤。高手很願意解決問題的,前提是你的問題要夠分量,不能太低階。
這樣的話,那又要怎樣才能確保志願者的初稿不會犯太低階的錯誤呢?唯一的辦法只好是把不夠水準的報名者先濾掉。網站必須要有一個機制,先測試報名者,讓足夠條件的譯者才能參與貢獻,並有機制淘汰不合格的譯文和譯者(讓他們去沙箱裡練功)。
眾包翻譯的網站必須形成真正有專家分工合作的譯場,而這件事單靠徵求志願者是不可能形成的。
克雷薛基在《鄉民都來了》裡面說「大量業餘化」取消了過去許多需要專家才能完成的職位,尤其是那些仰賴組織而存在的專家,但有些專家我們仍然不希望被大量業餘化取代,這些專家例如外科醫師、客機駕駛等等。
那麼翻譯倒底算哪一類的專家呢?是可以用「大量業餘化」解決的,還是不可能用鄉民貢獻的方式運作呢?
我認為在眾包翻譯的狀況裡,祈求一個全能的專家完成各領域知識的可靠翻譯,是毫無機會的。翻譯是一門需要實力(語文),也需要技藝的專門技術,大部分沒有經驗的人做不來這件事,因為大部分知識專家的養成訓練並不包括翻譯,不幸翻譯卻又是最讓人誤會,以為有一本英漢字典就可以做得好的事。
眾包協力翻譯特別需要讓翻譯的專家和(各類型)知識的專家共同合作,這樣才足以應付翻譯網站所面對的複雜的原文稿源。如果要實現「大規模業餘化」的眾包翻譯,網站的設計必須讓各種翻譯程度以及知識類型的人,都能貢獻所長(而不是貢獻所短)。
這樣的話,我覺得最可能的眾包翻譯,應該採用遊戲的晉階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遊戲,但低階武士只能在沙箱練功,隨著戰力累積,你可以晉升為將軍、大祭師、國王……
把一份翻譯任務視為一個破關專案,只有某個身分的人(祭師第三級以上)才能成為專案召集人,他可以指定某個專案需要第幾級以上的武士才能參加。
此外還有學科專業知識如何協助翻譯過程的問題,例如翻譯一篇量子力學的文章,你如何判斷譯稿不好讀,是因為翻譯能力欠佳,還是錯解量子力學而誤譯?翻譯網站需要引進知識專家。
知識的專家只要貢獻了知識的解疑,就可以獲得網站的晉升積分,這樣才能鼓勵不同專長的人願意在網站上貢獻知識。
此外,這個網站還應該鼓勵譯者主動提出疑難,以便讓知識專家可以在某個特定區域發現這些待解決的疑難。提出疑難甚至應該也獲得積分,而隱藏疑難被發現則會被扣分。透過這樣的「遊戲化」(Gamification)激勵,這才有可能產生不同專長而能合作的翻譯網站。
這就是一個翻譯眾包網站能夠自行運作,需要具備的條件。如果有這些條件,眾包就有可能,而且品質和效率都會非常驚人,否則總有一些地方你會付出看不見的代價。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 Lads Club Escapette
延伸閱讀:
- 克雷薛基的《鄉民都來了》
- 關於「翻譯是最讓人誤會的事」,參見【老貓出版偵查課】翻譯:全台灣最容易被誤會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