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齡閱讀三階段,孩子快樂學英文!
文/小食曼
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多數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從小念雙語幼稚園,或是買一堆英文教材,希望為孩子營造一個英文學習環境。但是這樣的效果真的能夠長久嗎?
你我身邊一定也都見過從幼稚園開始就學習英文的孩子,到了小學、國中之後,因為課業壓力、社團活動等等,漸漸將英文拋在腦後。或許小時候所學的英文,還能夠讓這些孩子應付國中的英文考試,但高中的英文程度和國中有著嚴重的斷層,這時孩子的「英文老本」常會出現不夠用的情形,再加上若成績一直不盡理想,勢必將會嚴重打擊他們對於學習英文的興趣,相信這是家長們最不願見到的狀況!
既然如此,究竟該如何在中文環境中,長期培養孩子們對於英文的學習興致呢?擔任禮筑外文書店負責人的洪瑞霞,集結了自己十多年的英文兒童讀物挑選經驗於《快樂讀出英語力》一書當中,指導家長們如何透過「親子共讀」,以及趣味與功能兼具的讀物,讓孩子從小愛上英文與閱讀!
親子共讀才是有溫度的互動,大人小孩靠在一起(抱在一起),小孩感覺大人的聲音與體溫,不管故事講得好不好、發音准不准,親子一起看完一本書,是「播放聲音檔」無法取代的。
––摘自洪瑞霞《快樂讀出英語力》
市面上教導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的書籍百百種,但大多數都是著重在「能力」的培養上,而《快樂讀出英語力》則強調於「親子共讀」上,對洪瑞霞認為「小孩喜歡的是父母的陪伴,書只是互動的媒介之一,孩子會把爸媽的好感轉移到書本上!」也因此,當她兩個孩子還小時,她花了相當多的心思陪伴他們,為他們尋找適合的好書,更從中發現了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的特性。
0-3歲的小朋友雖然還不太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卻是最好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年紀,無論是有聲出版品還是色彩鮮豔的硬頁翻翻書、非硬頁的圖畫書,大多都能吸引到這個階段的孩童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在這個階段也能開始為孩子建立一個專屬的書牆,讓他放眼所及都是書本,進而漸漸習慣「書」的存在。
4-8歲的小朋友,開始懂得用言語表達自我,同時也差不多是學識字的年紀了,因此建議家長們在陪孩童讀英文讀物時,可以用手指指字的方式來講故事,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能將字與音連結起來,無形之中認識的字彙也就越來越多,甚至從中發現單字的發音規則。而最適合此階段年紀孩童閱讀的書種,除了0-3歲閱讀的書種外(難易度需要再難一些),又增加了圖畫繪本、分級讀本(橋樑書)以及系列小說等等。
熬過了前面兩個階段後,在9-12歲這階段,孩子已經能夠自行閱讀,父母的角色相對就比較輕鬆了!這樣說來的話,父母在這階段需要做些什麼呢?邁入小學中高年級階段的孩子,開始面臨到課業壓力接踵而來,因此該如何保持英文閱讀的興趣及習慣,則成為這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在《快樂讀出英語力》當中,除了推薦了許多各階段年齡層的孩子們適合讀哪些書之外,洪瑞霞更分享了許多自身或是周遭的親友、客人曾遇到的親子共讀問題、教育問題等,例如:自己的英文不好,這樣說故事給孩子聽會造成不良影響嗎?孩子一聽到用英文說故事,就要求要講中文,否則不聽,這樣的情形該怎麼辦?如果你也有上述這些疑問,不妨翻翻此書,看看經驗老道的專家怎麼做!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avi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