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用非主流的閱聽選擇做為改變世界的起點
有一群年輕人受了重傷,在刻意營造歡樂的場合裡,現在是主流媒體的關注焦點。
有一群韓國工人在台北街頭訴說身為關廠工人的無奈,在公司老闆的豪宅門前。
有一群相信農地用來交易買賣才是好事的人,到處買地、賣地、換更多的錢,而他們最近去了彰化縣。
有一群自稱代表民意的人,用法條提醒我們,有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而這個國家指的是中國與港、澳、臺。
這是容易被看見的,不斷在發生著的「一週新聞大事」。
事件之間不一定都有關連,但身為關注公民社會發展的庶民而言,每一件事情其實都與自已逃不了關係──身為無法預知未來吉凶,但卻始終擔心著孩子的母親而言,更是不能不理解的一切,因為這些事情的共通性,早已不是「新聞」!
繪本《我吃拉麵的時候》以一碗熱呼呼的美味拉麵做為起點,帶著讀者觀看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裡的不同孩子正在做著的事情。
我吃拉麵的時候,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
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時……,
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
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時……
故事末頁的畫面是:遙遠國度裡,有個孩子此時,正倒臥在住家旁的山上,陪著他的只有吹不停的風和看似戰爭後滿目瘡痍的家園。
孩子得忍受所有成人為其帶來的一切,這不公平,但卻真實無比。我記得小狗哥哥初讀這本書時曾經問過我:「媽媽,妳為什麼不去救他?還是他的媽媽為什麼不去救他?大人不是應該要保護小孩嗎?」
孩子的提醒,我們如何面對?
繪本《空中的飛船》裡有 1,800 個孩子的擔心害怕及對美好世界該有的想像,插畫家昆汀‧布雷克受到老師的邀請,和孩子們共同討論暴力、岐視、污染、童工……,透過網路、課程、工作坊,孩子的聲音和想法最後集結成書──在飛船和主角莎莎和尼克的協助下,世界各地的許多孩子得以離開不幸的角落。
在一個做苦力的場所裡,有一個男孩看起來非常虛弱,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有一個烏煙瘴氣的城鎮,有一個可憐的男孩,看起來快要不能呼吸了。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裡,戰區裡有個女人和她的孩子看起來快要死了!
這些孩子在面對的處境,我們終究難以想像。而他們每天要面對著的不安定的、充滿生命危險的生活,這當然令人害怕,說實話:我也是。但我卻不知從那裡來的勇氣和信心,始終認定:只要對這些事件和現象有所認知的人越多,大家也都認為我們可以共同改變這些事情,我們就越有可能真的改變這些不該存在的生活狀態,像是飢餓、戰爭、污染、岐視。
繪本《福島來的孩子》裡的主角瑪雅,因為家鄉福島發生核災,戶外的核輻射污染嚴重,小孩都不能到戶外去玩。瑪雅雖然搬到外地避難,但卻因為心裡的壓力,看到熱愛的足球,也不敢和新同班一起在戶外盡情的踢球。無論瑪雅的故事的真實性,但福島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在面對的處境,相信比書裡所描述的還要艱困。
重度依賴核電,也同樣是海島國家的臺灣,瑪雅的故事理該是個重要提醒的起點,但我身邊很多家長朋友們,卻絲毫都不認為「這是一本適合孩子的書」。因為,大人不需要跟孩子談論政治──雖然,我並不認同。
政治,其實是個人生活面向的延伸,也是個人生活選擇的結果。繪本《喂!下車》裡作者約翰‧伯寧罕透過描述一個男孩的夢境,將全世界各地日益嚴重的問題,展現在孩子讀者的面前。像是拜託男孩讓牠上車的大象說:「請讓我和你們一起坐火車吧!有人想切斷我的象牙,很快的,我們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又或者是海豹說:「請讓我和你們一起坐火車吧!如果我繼續留在海裡,我一定會沒有東西可以吃。因為,人們把海水弄得非常的髒,而且還抓走許多的魚,很快的,我們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環境污然,當然也是政治的問題──不然,為什麼擁有 100 億美元資產的英國國教投資部門,宣布將在今年與歐洲石油業者的年度會議上,提交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所以除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電視新聞之外,這個世界上,不論是繪本、文學作品、藝術創作,或是新聞平台,始終有一群人不斷在主流媒體忽視的重要事件及相關訊息上努力散播理念,如同種子一般。
只要願意擁有一些對於未來世界美好的想像力,這些種子都可以是一個起點,讓這些訊息和事件得到更多的關注,或許是現階段的我們可以努力的開始。否則一直被電視新聞嗜血媒體綁架的就不會只是你自已了,別忘了你握著手的的孩子。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raigfinlay
延伸閱讀:
- 《我吃拉麵的時候……》/遠流
- 《空中的飛船》/維京國際
- 《喂!下車》/遠流
- 《福島來的孩子》/星月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