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靈魂到走進生活的數位化──2015 年東京國際書展

【日本特派】從傳統的靈魂到走進生活的數位化──2015 年東京國際書展

文、照片/劉子瑜

每年七月上旬在 Big Sight 舉行的東京國際書展,是日本最大的書籍祭典,展出有關出版產業的最新資訊和技術。今年共有二十國、四百七十家出展商共襄盛舉。作為亞洲出版業發展最成熟的國家,東京書展並不像一個傳統出版業者的交易書市,也沒有變相成為對一般讀者促銷的叫賣會,而是隨著電子生活的普及,同場舉辦國際電子圖書博覽會,成為圖書和科技交融的大舞台,展現讀者和閱讀關係改變的未來生活藍圖。

電子書籍的自動販賣機

為迎接 2020 年的新時代里程,MIRAIT 發表最新開發配有公眾 Wi-Fi 機能的大型觸控式數位情報看板「PONTANA」,未來的設置目標是全國街角、車站、機場等 50,000 個場所。這種互動式戶外數位媒體看板,從 IT 技術層面來說並不新鮮,但是今年夏天 MIRAIT 與印刷起家的大日本印刷公司(DNP)合作,讓 PONTANA 配有 honto 電子書店的加值服務,增加讀者對電子書的體驗機會,購書管道變得更多樣化。也就是說,只要走到 PONTANA 前面,就如同走近實體書店的書櫃,讀者可以在螢幕上點閱試讀,也可以點選書籍下載到自己的手機裡,就像是面對一台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電子書籍販賣機。

電子圖書館的再推進

面對數位生活的遽變,傳統公共圖書館經營也面臨電子化的挑戰。儘管從 2007 年東京千代田 web 圖書館開始,日本全國目前完成電子書籍出借服務的圖書館已累積達三十所,但相較於北美電子圖書館高達 90% 的普及率,日本仍未滿 1%。

所以,展場上另一個受人矚目的焦點,即是由 Media Do、OverDrive、樂天三大公司攜手推進的電子圖書館戰略發表。

樂天集團看中電子圖書館尚未開發的領域,今年三月公佈以 4.1 億美元跨海收購全美最大提供電子圖書館服務系統的 OverDrive 公司,Media Do 則是 OverDrive 在日相互提攜的戰略夥伴。

OverDrive 首席執行長 Steve Potash 表示︰「任何人都有獲取知識的權利,即使是受刑人也是,未來也會推動監獄裡的電子圖書館。」為了對應日本將在明年四月上路實施的「障害者差別解消法」,Media Do 除了致力擴大國內電子圖書館的市場外,還會導入與海外電子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增加任何人都能使用公共電子書籍的可能性,打破因地域資源不均等造成的知識格差,創造一個無國界的電子圖書館環境。目前慶應義塾大學已完成該系統導入的測試,七月中旬後將分別在茨城縣的龍崎市立中央圖書館和潮來市立圖書館上線。除了應用在公共、大學、學校領域上,未來也會朝企業集團推進專屬的圖書館,使電子圖書館達到至善的活用。

從傳統的靈魂到走進生活的數位化──2015 年東京國際書展

創作者才是決定書籍價值的關鍵

第 49 回「日本的造本裝幀設計大賞」的得獎作品也在展場上展出,展位上總是聚集著人潮。每一本書從排版、設計、印刷、製本的觀點來評價都充滿巧思,捧在手上翻閱的溫度是在冰冷電子螢幕滑動上享受不到的樂趣。電子時代或許使閱讀的可能性變得更多元豐富,但科技的焦點終究無法取代創作者的精神。

無論透過何種媒介來閱讀,「內容」是一本書的真實靈魂。在二樓同時開催的 Creators’ Expo,共集結 700 位個人參展的創作者,包括作家、繪本作家、插畫家、漫畫家、攝影家、書本設計家、動畫家等。各領域內容的創作者,坐在一面立板和一小張桌前,展示出他們引以為傲的作品樣本,直接和負責生產的專業人士近距離接觸,爭取一個被市場看見的機會。

東京國際書展非但與法蘭克福、倫敦等歐美書展不同,也與北京或臺北國際書展等亞洲書展大相逕庭,展現的不但有出版產業的傳統之美,也有結合新技術與對前景的展望。我認為尊重創作的根本,透過展覽整合架設出一個真實文創變產業的橋梁,達到創作者和出版商的雙向交流、討論、商談合作,是主辦單位最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