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蓋曼

故事鬼才尼爾‧蓋曼:豐富的想像力,來自從不設限的閱讀經驗

編譯/陳慧敏

英國當代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創作題材從奇幻、驚悚到科幻,橫跨領域從漫畫、長短篇小說、詩詞、兒童繪本到電影編劇等,獲獎無數,被稱為故事鬼才,他豐富的想像力,來自童年不受設限的閱讀,他在創作中,從不畏於處理爭議題材。

童年閱讀不設限

英國《衛報》專訪蓋曼,蓋曼表示,他的爸媽從來沒有對他閱讀的書籍設限,只要書架的書,都放任閱讀,他找到什麼就讀什麼,有一次還因此惹了麻煩,他帶一本有點淫穢的偵探小說到學校去,差點被老師沒收,他解釋是爸爸的書才要回來。實際上,他最驚訝的就是,根本沒人留意或關注他在讀些什麼!

他說,有些書的確不應該在那些年紀看,比如,他七、八歲的時候,讀作家柏金(Charles Birkin)的恐怖故事《the Harlem Horror》,心裡還沒準備好,但幸好也沒有因為讀了這麼多超齡的書,而心靈受創。

蓋曼認為,這些充滿爭議的書在圖書館和學校等實體管道出現,非常重要,因為並非人人都能上網,而且讀者摸到實體書,會因為封面好看等種種理由,決定閱讀,這不是網路流傳能取代的。

有些讀者會自我設限,拒絕讀某些書,比如,有位杜克大學學生公開拒絕讀美國作家貝須朵(Alison Bechdal)《歡樂之家》(Fun Home),這是一本同志議題的圖像小說,蓋曼回應說,如果他真的去讀這本書,就知道裡面沒有色情,並非他所想的那樣,很希望這位讀者能夠去閱讀,得到新挑戰,達到新境地,然後長大些,大到可以接受看漫畫。

創作挑戰爭議題材

談到創作如何處理爭議題材,蓋曼說,他從未針對兒童寫過充滿爭議的題材,但可能有寫過引起成人爭議的東西。當他寫《美國眾神》時,他有意識到某些情節會讓他的書從圖書館或學校下架,但他沒放在心上,照寫不誤,因為「我認為我的書是給成人,給古靈精怪的小孩,他們會自己去找這本書來看。」

蓋曼說,這些爭議的情節是書的內涵,他都努力處理得很有意思,比如,《墓園裡的男孩》,開場是連續殺人魔殺了三個人,握著刀,在屋內逛,要找他想殺的小寶寶,他並未刻意渲染恐怖氛圍,而是他試著用一種寫法,讓不同的讀者從中得到不同的想法。

他在創作時,會避免圖像式暴力(graphic violence),不讓暴力看起來很輕鬆、不須承擔後果。

蓋曼說,他唯一一次在創作自我審查,進行調整,是寫《Outrageous Tales From The Old Testament》(暫譯:聖經舊約的殘暴故事),他找了兩位女孩被強暴和謀殺的故事,要畫家處理得很恐怖,千萬不要落入色情或甜美,結果,這位畫家搞得太過火,出版社不打算出版,改由另一位畫家參與,畫面仍不舒服,但稍好些。

許多人批評《墓園裡的男孩》的謀殺開場情節,太生動寫實。蓋曼說,殺手殺害這家人是發生在小說開場之前,他壓根就沒描繪任何細節,「如果你還生動記憶這宗謀殺案,我擔心是你殺了這全家人,我可沒有寫這段。」

《睡魔》系列漫畫被美國右翼團體喊禁,蓋曼不以為意,只是對他們 25 年來的批評都相同,感到很納悶,他覺得愧疚的,反而是沒把同志、跨性別等被社會排擠的族群放入他大多數的漫畫創作中。

有些人罵他的作品是垃圾,色情太多,他說,自己擁有很多文學獎項,又是大學教授,其實對於這類謾罵,感覺無奈,反正人各有所好,「世界上有足夠的人在那邊,認為我寫了好東西,這就夠了。」

延伸閱讀:仰望的作家群星,當年也是從閱讀開始

史蒂芬金:寫作要從生活具體而微的小事開始,多閱讀才是關鍵!
【馬家輝 X 詹宏志對談全記錄】關於閱讀與世代,我們永遠都還有努力的空間!
【老貓出版偵查課】胡適和半部殘破的水滸傳告訴我們關於推廣閱讀的事我們可能都錯了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ctuaLitté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