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走在戰鬥民族的馬路上!
衝!
逆向!
搶黃燈~
闖紅燈!
不禮讓行人!
喇叭拚命地按!
斑馬線車輛優先!
還有哪個地方像號稱「文明先進」的臺灣,是如此這般對行人不友善的呢?在臺灣是車子愈大,開得愈猛,所有人都得退避三舍,免得自己倒楣,砂石車連結車堪稱馬路霸王,遊覽車公共汽車也不是省油的燈,載著一車乘客還兀自飆得起勁!
那麼,小一點的車車呢?也挺猛的!名貴跑車驚天嘎響地呼嘯而過,大大小小的摩托車更是在車陣人群中穿梭自如,上人行道、逆向行駛還算是小 case。
而開的是普通小轎車,平常在辦公室內知書達禮的一般上班族呢,不知道怎麼搞的,一上了駕駛座,也搖身一變成為拚命三郎,除了上述的開車習氣一個都不少外,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車上還多了一張兒童安全椅!
過去的腳踏車也是一種「交通工具」,但是自從騎腳踏車改頭換面成為當紅的健身運動後,加以在城市間具備短距離高度機動性,還打上節能減碳綠能標章的 U-BIKE 當道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論在人行道上,或是騎樓底下,都變得無法安心地享受自己的用路權,冷不防被一輛揚長而去的腳踏車嚇一跳是常有的事,另外還加上一陣「叮叮噹噹的抗議聲」,彷彿告戒你這慢慢吞吞的傢伙似的,以後可別再擋路惹人厭了。
正因為臺灣的各色車種在馬路上爭先恐後,速度最慢,個頭最小的行人,就變成最弱勢的一群。
在俄國的街道上,行車的速度(素質?)倒也跟臺灣不遑多讓,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引擎的轟隆怒吼聲,不絕於耳;緊急煞車時,輪胎與地面的尖銳摩擦聲,時有所聞,當然了,為了趕時間而超速、任意變換車道是家常便飯,每到適宜騎乘重型機車的季節,悶了一整個冬天的騎士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皮夾克,戴上安全帽,好好把握俄羅斯那短暫的艷夏與金秋,於是風馳電掣的各式重型機車呼嘯街頭,街道瞬時化為跑道,其高分貝簡直已達震耳欲聾的程度。
當我帶著「臺灣經驗」初來乍到俄羅斯之時,看到俄國人在使用交通工具的態度是一種猛催油門,又狂踩煞車的豪情壯志時,不禁暗暗叫苦起來,因為自己大概又要在過馬路時提心吊膽了!而且俄國人上路的狠勁只怕比臺灣還威猛,畢竟這是個被我們謔稱為戰鬥民族所組成的國家,難道開車時還溫文儒雅不成?
實際在俄國生活之後,我發現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