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瑰恩:一間好的圖書館,它本身就是自由!
編譯/黃彥霖
知識解放我們,藝術解放我們,而一間好的圖書館,它本身就是自由!
Knowledge sets us free, art sets us free. A great library is freedom.──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以前我們對圖書館的印象,總是安靜、明亮,有著放滿了書的巨大書架以及數量同樣龐大的卡片目錄櫃。等到線上檢索系統普及,卡片目錄便被一台小小的電腦取代,再過幾年,電腦設備隨著「資訊化」越來越多,各自搭載多種書類、雜誌等數位資料庫,資料庫不及的地方,也有電腦專區供人自行上網搜尋需要的資訊。
而書還是不變的,一樣沉甸甸,常讀的會破損,久未碰觸則積滿灰塵。
雖然圖書館不斷以它自己的速度進化著,但作為一般大眾所能及的開放知識最低門檻,圖書館的公共性在出版業近十年來的電子書改革潮中卻少被納入討論。
2014 年,知名奇幻與科幻小說作家娥蘇拉‧勒瑰恩在獲頒美國國家圖書卓越貢獻獎的致詞中特別提到,有些出版商向公共圖書館開出的電子書售價竟然是一般訂價的六倍,這些暴利份子揭露的不只是受損的公共受識權,更是利潤試圖建立自我審查、凌駕創作自由的深刻問題。
自由為勒瑰恩最重視的價值
勒瑰恩常年視「自由」為所有藝術創作與閱讀者之間最需要被重視的價值。
在她 2004 年出版的《心之浪潮》(暫譯,原名為:The Wave In The Mind)中收錄了包括談論作者與讀者關係的一系列選文,旁及性別、美學及人文溝通,正是吳爾芙所說不斷在寫作者意識中累積,最終化為文字的那種浪潮。
勒瑰恩幼年對圖書館的美好記憶,促成她對圖書館的開放性最大的堅持。
「那種喜悅不能被販賣,也不能被獨佔。知識與藝術解放了我們,而一間好的圖書館,它本身就是自由。」勒瑰恩說。
1997 年,她曾受邀在住家當地姆爾特諾默縣立公共圖書館的翻新開幕式上致詞,她形容公共圖書館是「一個社區的焦點、社會的聖地,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地方」。
倘若公共圖書館無法發揮其向大眾開放的功用,且作為群眾自由(且免費)獲取書籍的管道,那麼套用美國作家拉莫特(Anne Lamott)的話說,到時我們的社會「就跟沒裝電池的收音機沒兩樣」。
延伸閱讀:寫作之外,勒瑰恩的人生智慧
一手拿獎,一手重砲轟擊 勒瑰恩:書籍並不單純只是商品;自由才是真價值!
「地海」勒瑰恩的小說課:寫作天賦就是抱著耐性,反覆嘗試寫出好作品的回報
資料來源:brainpickings 1、brainpickings 2、Multnomah County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