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凡強的人我生活】戰鬥民族聊天氣:「1 字頭『低溫』?哈哈哈!」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戰鬥民族聊天氣:「1 字頭『低溫』?哈哈哈!」

「今年首波大陸冷氣團來了,今、明兩天北臺灣及宜蘭溫度皆為『1』開頭」,2015 年 11 月 26 日瀏覽臺灣的新聞時,看到這則報導,想想莞爾,因為在俄國,早就已經是「1 開頭」的氣溫了,只是前面還要加上一個「-」,下一次有個「+ 1 開頭」氣溫,大概是半年後了吧!

每次不論是坐上計程車或是搭乘所公司派來接送員工的交通車,為了化解彼此的尷尬,以及打發不算短的交通時間,當然還可以多練習俄文,因此在自我介紹之後,往往就是聊天氣了,這樣的對話被稱為「理毛式的言談」,相當類似於人類靈長目近親(猩猩、猴子等),牠們常常花上好幾個小時,互相梳理彼此的毛髮,以促進彼此情感交流的「社交性理毛」行為。

「今天好冷喔!幾度啊?」在說完幸會之後我通常會這麼說。
「負三度,還算暖和。您來自哪裡?」司機一定會這樣延續我們的天氣話題。
「臺灣。」我回答他。
「那邊一定溫暖吧?」他帶著羨慕的口氣問我。
「豈止溫暖,應該說是炎熱比較恰當。」通常講到這裡,氣氛就相當融洽了,之後我就可以看狀況停止這個話題,去想想等等要處理的公務。
「幾度呀?」有的司機比較健談會繼續我們的氣候議題。
「十一月時還算『秋老虎』,有時候還可能出現三十度以上的高溫,特別是如今地球暖化,好像一年熱過一年。」
「三十度,哇!」司機驚訝地叫了一聲。,
「不過聽說寒流來了,『將出現 1 字頭的低溫』喔!」我把新聞的標題翻譯成俄文跟他說。
「什麼?1 字頭……低溫……哈哈哈哈哈!」俄國人覺得這樣的新聞根本可以當成是笑話來讀。

「1 字頭氣溫的臺灣」到底冷不冷,這其實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臺灣待過的俄國人,都必然對北臺灣冬季的溼冷與寒風印象深刻。當時我也曾經譏笑過來自聖彼得堡,到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的蘇西荷老師「沒用」,因為她居然冷得打哆嗦,而且穿著羽絨衣,手上握著暖暖包,邊喝熱茶還邊說「好冷好冷」。

那麼對於來自亞熱帶的我來說,動輒身處比冰箱冰庫更冷的環境,到底有什麼感覺呢?初來乍到俄羅斯,是八月初一個剛下過雨的傍晚,氣溫只有十五度,令我開始擔心未來的日子是否都冷若冰霜。

不過隨即來了兩週的小陽春,氣溫一樣是 1 字頭不過有陽光露臉感覺就和煦許多,到了九月底,氣溫降至個位數,但是此時暖氣卻還沒有運作,在宿舍的房間可以裹著被窩倒是還好,不過在教室可就不妙了,由於教室面積大,又長時間坐著不動,最後師生常常達成提早下課的共識,也算是種「寒害」吧!

隨著真正入冬開始降霜下雪,這個時候發現下雪的時候反而不那麼冷,真正冷的時候倒是出太陽的融雪之時!可是照理來說下雪時一定低於零度,融雪時溫度必定高於零度,怎麼會是融雪時比較冷呢?當我回想起臺灣寒流來襲時,在沒有任何遮蔽物的戶外,飄著細雨的刺骨冷風中等公車的場景,又發現好像跟俄國的零下氣溫不遑多讓,這到底怎回事?

這個問題並非如物理課本所說「下雪時水結冰,要放熱;但融雪時冰融為水,所以會吸熱。是以『下雪不冷融雪冷』。」這樣單純。而且在北國待的時日愈久,使人感覺到冷熱的關鍵,與物理學上的溫度高低,並不完全一致,甚至於沒有必然的關係,反而是受到風速和溼度的影響。

於是最近在臺灣的廣告上出現了「乾冷凍皮,溼冷凍骨」這樣的詞彙,還宣稱這是「俗話」,主要還是呼籲大家前往購買保暖衣。這雖然不是什麼俗話但是確實有道理,因為「溼冷」的臺灣,讓人的「體感溫度」比物理溫度還來得低許多。

體感溫度與氣溫有甚麼分別?又要如何計算出來?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戰鬥民族聊天氣:「1 字頭『低溫』?哈哈哈!」

「體感溫度」,能夠經由風速計算出來,若以俄羅斯的海參崴攝氏零下十度為例,如果外面無風,體感溫度就是零下十度;不過風速若達 20 km/hr,體感溫度則會下降到「零下十八度」!如果風速達 90 km/hr,體感溫度會下修到「零下二十五度」。

而且體感溫度也受到溼度所左右,在驕陽如炙的三伏天,當濕度升高,艷夏會令人感到熱上加熱,因為溼度令汗水更難以蒸發:氣溫是攝氏三十一度,在溼度 70% 時,體感溫度已達三十八度,當溼度再升至 90% 時,體感溫度將達到四十五度。

同樣的溫度在乾燥的俄羅斯與臺灣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 1 字頭的臺灣就足夠凍死人,而 3 字頭的臺灣也足以讓人衰竭,甚至喪命,就是因為臺灣溼度太高,令熱浪寒流的威力,遠非溫度計的刻度所能顯示。

動輒 3 字頭的臺灣高溫,讓人邊揮汗如雨邊抱怨,開冷氣不環保,不開又溽暑難耐;2 字頭的天氣有時候雖然比較涼快,但是一不小心還會著涼感冒,1 字頭乃至個位數的溫度讓人發抖受凍。而在俄國由於乾燥,因此夏天不會感到溼黏,冬季的室內又有溫暖的暖氣,時不時還需要打開窗戶讓冷空氣進來以免腦子昏昏沈沈,走到戶外若距離不遠的確可以在-10 度穿得跟台灣+10 差不多!

一樣的溫度,不同的感受,以後可別再老說俄國天寒地凍而寶島四季如春囉!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

延伸閱讀:

  1. 安娜‧卡列尼娜(套書)
  2. 金色俄羅斯

當代英雄》是篇幅不大但震撼力十足的俄國小說!►►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