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黑水》:心靈的黑水更黑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Yu-Ching Chu

【果子離群索書】《黑水》:心靈的黑水更黑

《BJ 單身日記》裡一個有名的哏。芮妮‧齊薇格飾演的角色,愛情來了,正要愛愛的時候,脫下來,一件大號「阿嬤內褲」……。

男性網友討論這類話題,有人用「瞬間冷掉」形容當下感覺。而女性當事人之冏,更可想見。某內褲廣告甚至以此鏡頭為例,大加發揮,掰說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真正原因是「台灣有 5~6 成女性習慣穿著傳統型阿嬤大內褲。」

穿對內衣褲,迎接不知何時來到的艷遇,遂成為某些女性注意的事。然而,在平路的小說《黑水》裡有這麼一段:一群女人聚會,談到內衣,有人說出門前一定檢查內衣,萬一仆倒在地,或者躺在擔架上,讓人瞥見破了個洞,多麼糗。

大家笑成一團,聽在年近六旬的洪太太(小說主要角色)耳裡,卻感慨萬千,她想道,出門前費心挑選內衣,本為意外的邂逅,但對她們這些「過了盛放期的熟女」,只為避免意外倒下時露出破舊內衣的窘態。

黑水》寫婦女青春年華已過,夫妻關係冰冷,對戀愛或婚姻無所期待,生活無所寄託的無力感。

故事中的男女當事人,男士續弦,女士中年未嫁,被譏為「剩女」,兩人經介紹結婚。但預期的浪漫未曾來到,男人不記得女人在意的某些日期:她的生日、初遇之日、結婚周年。迎著丈夫不時拋過來的冷眼,她自覺是「該下架的過期品,該丟棄的黑心貨」。

小說另以幾句描繪夫妻關係之冰寒,這對老夫中年妻,妻發現換衣時,丈夫會撇頭過去,迴避眼裡所見的鬆垮肉身。同樣,丈夫的老人味,也讓她避之唯恐不及。以致她覺得,「這場婚姻一開始就是應該退貨的瑕疵品。」

平路寫婚姻生活的冰寒,令人不忍。或曰:這不是常見的現象嗎?不是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嗎?是啊,但正因這不是個別案例,才更顯得殘酷,不是嗎?

小說引用一句話:「丈夫的葬禮,才是妻子真正的婚禮。」好狠的警語。就像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樣的,幸福的家庭原因只有一個,不幸福的家庭原因卻有好幾種。平路寫其中一種,扣合八里雙屍命案的社會新聞話題,而成《黑水》。

相對於中年遇害的「洪太」,對婚姻已無期盼,加害者佳珍則對家庭充滿憧憬。但她是個不快樂的女子。不僅是因為父早歿,未得母愛,也在於個性。平路寫佳珍,從小事看其性格:她從小不解,心裡的事為什麼要說出來?她有心事就悶著。男友寄一疊散文書來,她翻一翻就擱一旁,小說寫她的反應:「有人自願寫出身上發生的事?她看不起洩露秘密的人。」這悶葫蘆性格,在男友、在法官面前,始終如一。如此更強化了她心機深沈的形象。

這樣的冰心,原可用暖意融化,不幸的是……小說另有一段描述,同樣是小事,以小可以窺大:佳珍與男友看偶像劇,發現劇情常出現摩天輪,摩天輪遂和愛情產生連結。佳珍平日搭捷運,經美麗華,遠望摩天輪,輒有幸福感,可惜沒坐上去過,她曾向男友反應,一般男友會說:我們找一天去吧。但她男友只冷冷回應:「到高點,又要盪下來,怎麼會幸福?」人生至此,一路冷到底。

殺人案是個案,用個案點出問題共相,這部分才是令人最冰寒最顫慄的。心靈的黑水比陳屍所在的黑水更黑。因此平路雖然挑選爭議事件為題材,用意不在推理破案。雖然這是寫作出發點,也是宣傳行銷賣點。平路以新聞事件為出發點,探討較裡面更深層的問題。不同於時效一過便沒什麼人談論的新聞報導,也異於一時盛行的流行文化,文學作品必須經起時間考驗。幾十年後,新的讀者翻閱這本小說,故事背景已然陌生,失去探聽八卦的樂趣,這時純以小說閱讀,會掩卷沈思或索然無味?這才是對小說與作者的考驗。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婚姻、愛情、法律,【黑水效應】:

  1. 說好一起老,多麼簡單的渴望,卻在法律之前如此遙不可及? ──專訪作家瞿欣怡
  2. 談情說愛也能簽條約,「愛情合約」有法律效力嗎?
  3. 【黑水效應】各界名家讀《黑水》
果子離群索書

延伸閱讀:

  1. 黑水
  2. 安娜‧卡列尼娜(套書)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