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缺乏挑戰?她決定花一年時間閱讀全世界
編譯/陳慧敏
藏書如其人,自詡擁有國際視野的英國自由作家摩根(Ann Morgan)在 2012 年看著家裡的書架,突然感到慚愧,架上只有北美和英國文學,少有翻譯書,顯然有嚴重的文化盲。當時,倫敦正舉辦國際奧運,於是,她決定擁抱全球,以一年時間,來閱讀全世界。這樣的發願,讓摩根不但獲得了站上 Ted 論壇的機會,也在 2015 年初將經驗出版成書《Reading the World》。
為改變書架的風景,摩根挑選了包含臺灣在內的 196 個國家,計畫從每一國家挑選一本書,以每週讀四本的速度,拼完一年的「閱讀全世界」目標。
然而,計畫才開始,她就遭遇瓶頸。摩根發現,英文書市場的翻譯書非常少,翻譯書僅佔英國書市 4.5%,其他英語國家的翻譯書比例也差不多,書源明顯不夠,於是,她設立了部落格A Year of Reading The World,上網求助。
獲得全世界的幫助
摩根說,公告後,先是親友同事傳來回應,慢慢又擴及到朋友的朋友,接著是網路鄉民。上線第四天,她就收到來自吉隆坡的 Rafidah傳來訊息,說想要寄書給她,這位 6,000 哩之外的陌生人果真寄給她一個包裹,裡面有兩本書,一本來自馬來西亞的英文書店,一本來自新加坡。
許多人幫助她完全這計畫,有些人提供書單建言,有些人利用假日或出差時,特地幫她買書。摩根說:「如果你想要閱讀全世界,如果想要用開闊胸襟擁抱世界,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許多書外面壓根就買不到,摩根卻驚喜獲得。比如,她尋覓巴拿馬作品時,推友「巴拿馬運河」推薦巴拿馬作家 uan David Morgan 的作品,她到這位西班牙文創作的作家官網,詢問他是否出版過英文版小說,結果,作家把他未曾上市的《The Golden Horse》英文版,用電郵寄給她,她成為這本書的第一位讀者。這樣的例子發生過好幾次。
此外,摩根找非洲小國聖多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也充滿戲劇性。摩根做了一個實驗,她從網路買到好幾本聖多美作家小說,分寄給網路召募來的翻譯志工,讓志工各分幾篇短篇故事,六週後,她讀到了整本翻譯書。
從《孽子》閱讀臺灣
摩根閱讀每本書後,會寫下一篇書介感想,除了說明她找到書的歷程,更交代她對該國的理解,然後詳細寫下閱讀心得。以臺灣為例,她提到臺灣退出聯合國的歷史,她很期待從這充滿爭議的土地會誕生什麼樣的文學,透過推薦,她挑了由美國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譯的白先勇小說《孽子》(Crystal Boys),這也是亞洲的第一本同志文學。
她說,書封面是半裸的台灣青少年,實在誤導讀者,書中沒有描寫過任何一個性場景,所有戲劇情節的推展都來靠人物對話,這本書最大膽反叛的部份,不是性傾向或男妓,而是藉故事來呈現對國族、主權和認同的想法。只不過,雖然摩根知曉臺灣退出聯合國的歷史,但對於兩岸的關係與文化差異,似乎還是有些混淆,有興趣的讀者,可直接跳轉她的心得貼文。
摩根說,閱讀全世界的這一年,她以開放的心胸,打破閱讀慣性,把自己的弱點變強項,把危機轉化為無窮,一年下來,書架的風景已經開始轉變,同時,閱讀也打開她的眼界,她開始用不同樣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延伸閱讀:
摩根的閱讀書單、摩根閱讀《孽子》的心得、A Year Of Reading the World部落格、A Year Of Reading the World臉書。
延伸閱讀:更多TED相關精彩故事
- 專訪史上最成功的群募音樂人帕爾默:別害怕提出請求,那是實現愛與信任的重要時刻
- 李晛瑞的TED演講,讓世界看到了最真實的北韓:身為脫北者,我對這個世界來說是個異鄉人
-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 Google 員工也在學習的靜思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