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作家與編輯,躺著也中槍──《歪笑小說》
文/鄭子遴
當一位作家在寫小說時,他應該是在創造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創造人物,人物是畫相。
──海明威《下午的死亡》
《歪笑小說》是東野圭吾 2012 年的作品,由集英社出版。東野圭吾創造出以集英社為藍本的「灸英社」作為《歪笑小說》的主要場景,大玩出版界各種離奇古怪、荒誕不經,卻又真實得可笑的現象,玩味十足。身為日本出版界九十年老店的集英社帶點自謔地出版這本小說,令人拍案叫絕。
整本小說以一群出版界人物串連,分十二章,每章的故事都可獨立成一個短篇,就算讀者並非從事出版業,也無礙閱讀的樂趣,因為東野圭吾是一個超會寫故事的能手,尤其大談推理小說作家與編輯和讀者間的故事,更有一種盡爆內幕的意味,讓讀者大呼過癮。
以第一和第二篇為例。第一篇〈傳說中的男人〉描繪一個身材高大,卻為求奪取出名小說家未曾發表的小說初稿,而不惜向作家使出「滑行下跪」(這種繪形繪聲的稱號也虧他想得出)這等卑躬屈膝的手段的總編輯獅子取,已知道往下的故事必定讓讀者發噱,編者心寒(包括我這個小編在內喔)。第二篇〈夢寐以求的影劇改編〉,矛頭反指向作家。曾拿過新人獎的小說家熱海圭介,因其作品已不甚暢銷,所以沉寂了好一段日子。突然收到有製作單位有興趣改編為電視單元劇,感到雀躍萬分,迫不及待就告訴親朋戚友,待知道製作單位竟把作品由冷硬派改編成給「師奶」看的肥皂劇,連主角也由鐵血漢子變為富豪人妻,氣上心頭卻又想藉此出名,騎虎難下,就算向製作單位建議起用心儀的明星演出,亦不得要領,那種心情,恐怕只有寫作的人才能心領神會(很不幸,筆者同樣也是個寫故事的人呢)。
東野圭吾在這本小說裡創作了幾對相映成趣的人物,向讀者展示一幅出版界的眾生相:同為編輯的小堺和青山,前者是已混了一段日子、熟悉業內許多潛規則、卻只希望工作順利過渡的編輯;後者則是初出茅廬、對出版滿腔熱誠。讀者或會同情青山,編者卻會明白小堺。
另一對的人物則是小說家熱海圭介和以筆名「唐傘散華」發表小說的作家只野六郎。熱海經歷了自己的得獎小說被改編成不倫不類的單元劇的黑暗階段後,再次被獅子取用一招古怪戰略──把熱海包裝成頂著爆炸頭、穿上豹紋服,叼著煙斗的小說家,寄望用公關技倆出奇制勝,把他不甚了了的新小說「製造」成暢銷書;熱海儘管不太情願,卻心存僥倖地屈從,結果可想而知。只野六郎出場時得著前輩作家的勸勉,他的女友須和元子又以悍妻姿態擔任他的經理人,讓讀者以為他只是個小人物,卻在最後一篇〈職業,小說家〉向元子父親展現自己是個有決心又有計劃的小說家,跟熱海這類固守冷硬派的人各走極端。
小說裡那些表現近乎小丑的出版界人物,其實都是活生生的人,跟其他行業的人一樣,有些為了討生活而各盡奇謀,有些日子混得久了,就變成「老油條」,做事得過且過,有些則無論如何,仍奮力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裡面載浮載沉。誠然近年來,不同地方的出版業都面對形形色色的衝擊,紙本書市場逐漸萎縮,電子書市場未臻成熟,就以本土為例,許多出版社,不論新舊,都在掙扎求存的邊緣上,前途未卜,作家群青黃不接,翻譯素質等問題都會影響出版社聲譽和銷路,雖然筆者沒有深究日本出版業的近況,但透過這小說也可略窺一二,東野圭吾以幽默的筆觸表達出版業人士面對困境的無奈,亦展現他們奮進的一面,創作有血有肉的角色,讓讀者進入他們的世界,一同思考出路。再者,當讀者看見他們在故事裡被傷得血肉橫飛,甚至躺著也中槍時,同時也會暗忖自身亦可能同樣在生活中淌著血地掙扎求存,就會莞爾一笑,儘管那笑容已因痛楚而變得有點歪。
在一個文明社會中,出版業跟其他行業相異之處,在於她多背負一種文化使命,她需要追求自由、自主、獨立的精神,亦需要講求經濟效益,收支平衡,殊非易事。筆者跟一些行內人傾談,當中不乏抱持「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心態,從他們的面容上,或多或少瞥見一種東野形容的「歪笑」,十分耐人尋味。無論如何,筆者認為文化人既要有客觀面對現實的心理準備,又要有主觀堅執理想的積極心態,儘管只多敲一日鐘,也要充滿拼勁地敲響它,因為這個鐘,始終有著喚醒社會大眾的責任。
註:《歪笑小說》中沒有書評人的份兒,到底是書評人在出版界中,根本無足輕重,還是東野不屑跟書評人扯上關係呢,就不得而知了。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東野圭吾真能寫!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