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耗時8年,漢學家宇文所安交出重達4公斤、1400首的《杜甫詩集》譯作!
編譯/白之衡
8 年、6 卷、4 公斤、3,000 頁。這些是同一個人完成同一件事所耗掉的數字,你也許很難想像為了完成這件事必須投注多少心力與熱情,如果再告訴你,此人所完成的工作內容,你可能就會更吃驚了,因為他做的是許多翻譯專家視為近乎不可能的一項任務──把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而這就是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成就。

近日《哈佛公報》(Harvard Gazette)發表一則新消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耗費 8 年埋首翻譯中國唐朝大詩人杜甫近 1,400 首尚存於世間的詩作,終於完成,並以 6 卷 3,000 多頁的份量出版為《杜甫詩集》(The Poetry of Du Fu),而這將是英文世界第一套收錄杜甫全集的作品。
不消說,這是相當驚人的堅持,因此他說:「如果你必須和某人纏鬥八年,那他必得是你喜愛的人,能讓你保持興趣的人。」
這句話確實充滿了說服力。
宇文所安長年致力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至今出版過不少相關著作,例如《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和《迷樓:詩與慾望的迷宮》等。他尤其專精於研究唐詩,其中以研究杜甫著力最深。這本《杜甫詩集》是他的第 13 本出版品。
杜甫在西方有「中國莎士比亞」之稱
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在西方世界有「中國的莎士比亞」之稱。但歷經八年纏鬥,在宇文所安眼裡,杜甫「是一位有點古怪的詩人」。他認為將那些比較有名的詩,比如《月夜》(Moonlit Night)或《春望》(View in Spring)拋開來看的話,杜甫這個人就會顯得更加有趣。

「在他和家人搬到成都的時候,他還得安好新屋子,然後寫詩跟別人要果樹和陶器。以前可沒有人寫過這種詩。」宇文所安談起杜甫時如數家珍,「他還有一首詩讚美他的僕人欣興(Xinxing,音譯)修好了屋子裡的汲水系統。這是一首很棒的詩,內容關乎生存於真實世界的喜悅與發現,而不是生存於曲高和寡的詩人世界。」
除此之外,他的詩有描寫醬油的,也有把拆除瓜棚這種日常瑣事拿來與商朝滅亡做對比這樣逗趣的內容。
「談論詩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時,他總是被遺忘,但三十年後詩人們回過頭來才發現,『這才是我們讀過最好的詩。』」宇文所安說。
但撇開他對杜甫的喜愛不提,翻譯杜甫的作品確實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宇文所安解釋,唐詩沒有時態,也很少使用代名詞,幾乎沒有可以拿來分辨單數或負數的方法。比方「鳥飛空」(bird fly sky),他舉例,究竟是「一隻鳥在天上飛」還是「一群鳥在天上飛」呢?
「你讀到了標題──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他說,「但當然了,卻讓人抓狂。」
現年已經 69 歲的宇文所安八年來隻身與這件「讓人抓狂」的事交纏,僅在完成之後請一位研究生幫忙校稿。儘管他中間有好幾個學期不用教課,但是仍然「不停又不停地工作。」他解釋,「這絕對不是因為我偷懶。」
這套《杜甫詩集》由學術出版社德格魯伊特(De Gruyter)出版精裝版,一套要價 210 美元,但是同一時間出版社也在線上開放免費的 PDF 全文閱覽與下載。
宇文所安說:「這套書是針對一般讀者與學者推出的,但主要是給那些懂一點中文,但中文程度還不足以讀懂杜甫的人讀的。這套書的目的在幫助他們。」
延伸閱讀:翻譯一點都不簡單
資料來源:Harvard Gazette、Harvard Magazine、De Gruyter、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