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生活給愚蠢的人豎了一道牆,給聰明的人開了一個洞
圖片來源:Pixabay

【讀者舉手】生活給愚蠢的人豎了一道牆,給聰明的人開了一個洞

文/Miffy

瑪格麗特‧尤瑟娜的《苦煉》是獲得1968年費米娜文學獎的作品。小說描述澤農的一生,把重點放在他如何追求真理的過程。澤農是煉金師、科學家、醫生、也是哲學家,身處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雖然藝術蓬勃發展,在科學上找到新的研究方法,但也充滿戰爭、不少人因宗教改革而遭殺害,鼠疫也奪走許多生命。

澤農被認為是個異端,無神論者,只因他想破除無知和迷信、揭開虛假的謊言,從宇宙事物的性質之中提煉出真實。尋求真實的過程艱辛,就像書名《苦煉》,指的是煉金術中最為困難的過程,要經過不斷溶解和煆燒才能解離出物質,如同要拋棄思想中的成見和雜質,才能找到晶瑩透明的智慧結晶。

澤農二十歲時踏上求知旅途,因為他明白他要尋找的真理無法在神學院中、單單從書本或他人的話語中得到。他懷疑知識的結構和價值觀念,尤其是關於神的存在,想透過觀察試驗來解答自己的問題,他要發現、體驗,他說真理比書寫出來的文字更加可貴,他要把學問化成力量。澤農讓我想到德希達所提出的延異觀念:文字不過是符號,用這一個又一個延伸出的符號,並無法傳達客觀事物與真理,真理在文字和語言中缺席了。

一開始澤農認為世界的事物是種現象,可以經由實驗在純粹的現象背後還原事物的本質,再依本質建構世界的秩序。澤農把研究方向引向身體,因為他覺得人體重現了世界萬物的結構,就像澤農發現自己身上與樹木上都有火的元素──澤農就是火的化身,象徵著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個為人類偷火,給人類帶來知識和文明的英雄。

普羅米修斯也代表著先知,而一如所有先知,澤農所提出的新思維和著作,例如《未來事物的先兆》、《論物質世界》、《元理論》,被自己同時代的人認為是危險反叛的──他走得太遠,無法被當代理解。

澤農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注重理性和推理,擁有求知精神,渴望不受拘束、自由地行動和思考。他擁抱世俗的一切,反對傳統宗教的權威和僵固的教條,要把人的思想和智慧從這些束縛中解放出來。即便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澤農也不因恐懼而出賣自己一生追尋的真理。他相信經過一連串的苦行,終將到達精神和感官共同勝利的階段。澤農不願意活得像個愚昧的人,一直不斷奮鬥,要將那堵囚禁思想的牆給衝破。

就像他自己說的:他一生都在玩捉住蛋殼的遊戲,蛋殼很輕、飛到地上,在面前滾動,為了想捉住它,有時得直線跑,有時得曲線跑。

我想最後澤農終於捉到蛋殼,找到自己要找的道,也在這條道路上找到自己。

閤上書本,我發現,引發我興趣的不是澤農發現的真理,而是澤農的精神。那種求知慾、想探索一切的毅力,如同浮士德,但沒有出賣自己的靈魂。澤農從不被動地接受別人硬塞給他的答案,他知道腦袋是要用來思考的,他每天都在努力著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楚。

也許就像書上所說的,生活給愚蠢的人豎了一道牆,給聰明的人開了一個洞。澤農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地確立自己的樣子;他是米朗多爾《論人之尊嚴》中的那個亞當,他成了自己的主宰。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think, think, THINK!!!:

  1. 盒內思考:不必等待靈感,也能發想出創意思維的簡單法則
  2.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藉八卦談思考──《有沒有 XXX 的八卦》書評
  3. 【影音專訪】看產業、評教育,翟本喬親授突破框架的創新思考法!

延伸閱讀:

  1. 苦煉
  2. 思考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