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特派】探索墨爾本的文學活力

【澳洲特派】探索墨爾本的文學活力

文、照片/劉子瑜

若是提到澳洲的第二大城墨爾本,在你腦海裡浮出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從格雷夫斯街(Degraves Street)飄出的咖啡香氣?蒙巴嘉年華時鳥人竭盡全力跳入的雅拉河(Yarra River)?還是引擎聲轟隆隆呼嘯而過的F1 國際賽事?這座曾連續五年蟬聯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冠,其實還有一個常被旅人忽略的別名,它在2008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第二座「文學之城」(第一座是蘇格蘭愛丁堡)。

為促進創意和文化產業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策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4年成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推動城市在民間藝術、設計、電影、美食、媒體藝術、音樂和文學七大領域的交流平臺,使各成員城市之間能獲得更多的資訊、技術和經驗,提高創新能力和文化實力。每座城市只能從七個領域中選擇一項申報,必須符合一定的指標,才能封上「○○之城」的稱號,在國際舞台中發揮其示範作用和影響力。

【澳洲特派】探索墨爾本的文學活力

有一種說法,墨爾本是作家、出版社和書商的家。它擁有眾多的獨立出版社和小型出版商(全球最權威的旅遊指南孤獨星球出版社即發源於此),在健康的出版環境下,孕育出的作家幾乎佔據全澳的三分之一,豐富多元的作品遍佈陳列在城鎮裡三百間以上的書店裡。

【澳洲特派】探索墨爾本的文學活力

墨爾本也是一座愛書人的城市。根據2001年AC尼爾森的研究調查,在墨爾本所屬的維多利亞州,高達78%的維州人天天閱讀,其中72%的成年人以娛樂為閱讀目的。維州內共有兩百八十九間圖書館,幾乎一半的維州人手裡都有一張借書證,兩百五十萬名的會員每年平均借出約五千萬冊的書籍,遠高於澳洲其他地區。在2014年時已有超過二十三萬名的兒童參加「州長的閱讀挑戰」計劃,創造出超過四百萬冊的閱讀量。

然而,墨爾本榮膺文學之城的美名,並非僅僅靠出版商、圖書館、書店間數、閱讀量這些羅馬數字來打腫臉充胖子,而是扎實地透過各業界力量的串聯,在質量的充實、完善和深化下撐起這份榮耀。

在產業面上,編輯和出版社對品質和多樣性的堅持,投入雙向翻譯國內外不同語言的作品,豐富城市的文學資產;在教育面上,從初等教育就開始落實高質量的閱讀計劃,透過語言學習導入短篇故事、小說、詩歌、劇本等創意寫作課程,提升兒童的文學素養;在傳播面上,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積極涉入參與贊助,蓬勃文學市場;在社群上,文學組織團體舉辦各式多元的活動和慶典,提供不同類型的創作者實質支持和資源,創造和讀者近距離對話的機會。

已有三十年歷史的墨爾本作家節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盛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思想家及藝術家,和讀者齊聚一堂,透過連續兩週舉辦至少四百場的活動,透過故事敘述、講座、研討會、工作坊、辯論、現場表演、音樂和藝術活動,就不同議題表達意見,集思廣益,探索文學的力量。

【澳洲特派】探索墨爾本的文學活力

當我漫步在墨爾本的市中心,沿著中心街道斯旺斯頓街(Swanson Street)向北走去,看見坐落在城市心臟地帶的不是高聳的商業大樓,而是全澳洲最古老的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隨處可見手上拿著一本書,躺在廣場前草皮上醉心閱讀的人們,這一幕已足以印證這座充滿文學活力的城市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

  1. Melbourne-City of Literature

更多關於澳洲:

  1. 526 澳洲國家道歉日
  2. 跟著作家的腳步旅行去,全球十大城市的文學散步(下)

延伸閱讀:

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Day by Day行程規劃書》認識澳洲!►►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