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時候,羞辱單親媽媽也沒有關係」──文學網站用這種標題真的可以嗎?
編譯/白之衡
在她的家被颶風摧毀之後,你絕對想不到這個來自堪薩斯的少女發生什麼
他小時候和一隻熊結為好友,多年後命運再度讓他們重逢
你一定曾經在網路上(尤其在滑臉書的時候)看過類似上述這些句子的標題,而且熟悉網路生態的你,多半也猜得到,這一定又是那種「內容農場」的「點擊誘餌」(clickbaits),想騙人按讚跟衝高點擊率。
沒有錯。撰寫出上述這些標題的這家書店The Wild Detectives,一點都不否認這些農場式標題是他們用來衝高點擊和吸引流量的招數,只不過他們的目的有一點點不同:The Wild Detectives希望你好好地讀一本經典文學作品。
這家來自德州達拉斯(Dallas)的書店,在2016年9月6日的「全國讀書日」(National Read a Book Day)開始這個稱為「文學誘餌」(Litbaits)的活動。他們根據《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和《紅字》(The Scarlett Letter)等等免版權經典文學作品的情節下一道聳動但意味不明的標題,發布在Litbaits的臉書上,讀者點擊這些標題之後,就會被帶往The Wild Detectives的部落格文章。但與一般內容農場不同的是,等著你的並不是一堆點都點不完的滿版廣告,或者內容貧乏且來源不明的文章,而是整整一本可免費閱讀的經典文學。
從他們實際推出這個活動之後的各種數據來看,Litbaits或許很有可能同時為書店本身和讀者都帶來了助益。The Wild Detectives自稱,從他們開始發布農場式標題之後,臉書的互動成長率為150%,而網站的流量成長率更是暴漲為14,000%。雖然這些流量成長並不代表每個讀者都實質地將這些作品讀完,但至少人們因而接觸經典文學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上誘餌的當,然後中一本書的招。」(You fell for the bait, now fall for the book),The Wild Detectives在解釋活動的影片中如此總結道,顯然他們想在把玩網路實驗的同時促進閱讀風氣的企圖已不言可喻。
至於文章開頭那些標題,你猜得到它們指的是哪些作品嗎?下面我們列出The Wild Detectives這段期間以來在Litbaits網站上貼出的農場式標題與各自對應的作品。
標題:他小時候和一隻熊結為好友,多年後命運再度讓他們重逢
作品:《叢林之書》(The Jungle Book),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著
標題:在她的家被颶風摧毀之後,你絕對想不到這個來自堪薩斯的少女發生什麼
作品:《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法蘭克.鮑姆(L. Frank Baum)著
標題:新的合成藥物讓倫敦人全都變成暴力狂
作品:《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著
標題:這種時候,羞辱單親媽媽也沒有關係
作品:《紅字》(The Scarlet Letter),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著
標題:一位德國醫生執行世界首次的全身移植手術
作品:《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瑪麗.雪萊(Mary Shelley)著
標題:這位背包客經歷人生中最糟的旅行,因為島上的部落用大便攻擊他
作品:《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強納森.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著
標題:一位羅馬尼亞男子發現了這個驚人的事實,原來大蒜會讓人作惡夢
作品:《德古拉》(Dracula),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著
標題:一位英國男子居然在自拍失敗後死亡
作品:《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著
標題:這位義大利政治家讓川普看起來像個聖人
作品:《君王論》(The Prince),尼可洛.馬基維利(Nicolo Machiavelli)著
標題:這個少女居然引誘她的男友自殺
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著
參考資料:
My Modern Met、ADWeek、Litbaits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