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青鳥】知識型網紅是怎麼煉成的?──哲學普及工作者朱家安的生存筆記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評書青鳥】知識型網紅是怎麼煉成的?──哲學普及工作者朱家安的生存筆記

文/沃草 Watchout

戴著帽子,高高的清瘦身影,朱家安站在台前,手拿著簡報筆,這對他來說是個不陌生的場景,更是他身為專職哲學普及工作者的日常。

關注社會議題的人,大概都曉得朱家安這號人物,他經營部落格「哲學哲學雞蛋糕」,將哲學帶入時事議題作討論,讀者更喜歡親暱地稱他一聲「腦闆」。

現在的他以哲學普及的工作維生。能把興趣當工作,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事。但,知識型網紅並非短時間就能夠煉成的。朱家安在沃草公民學院哲學普及年會前導活動中,與大家分享一名普及工作者的生活樣態。

默默無名中累積實力

他所為人熟知的「哲學哲學雞蛋糕」,不僅是書名、節目名,最早其實是從大二就開始經營的一個哲學部落格。從那時開始,他就不停的書寫,最勤勞的半年甚至可以一天產出一篇文章

要維持這樣的寫作熱度,並不容易。時光倒退回2007年,「朱家安」這個名字還不太被大家認識。當台下的聽眾問到:「在以前默默無名的時候,為什麼還願意繼續寫?」朱家安只是回答:「我相信會寫下去的人,本來就是想寫的!

而他也的確有這樣的熱忱,從2007至2012年,長達5年的時間,「哲學哲學雞蛋糕」持續開張,累積上千篇的文章。那時候並沒有像臉書這樣普及的平台可以宣傳,但朱家安也善用SEO(搜尋引擎優化)的技術,例如:調整標題、標籤、等等,讓自己能更被看見。

完全零收入、零知名度,但不意味著這一切就成為徒勞,「哲學哲學雞蛋糕」對於現在能闖出名號的朱家安來說,確實是一個堅固的基石。

回想過去的經歷,他定義一個「學術普及工作量表」來概括一個普及工作者的煉成,包括:普及能力、話語能力、策展能力,這些技能都息息相關。

「普及能力」意味著你擁有某樣專業知識,並能以文字讓社會大眾讀懂。「哲學哲學雞蛋糕」上千篇的文章,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向社會大眾解釋上課學到的知識。除了基本寫作的練習,還能順便鍛鍊自己的心靈,因為網路上的批評總是毫不留情。「你寫那什麼垃圾」,朱家安隨意舉例一個惡評,他只笑說,這是一種很「勵志」的訓練法。

再來,朱家安猜測,大家剛開始想要向大眾解釋一個困難的知識,大多會先用寫的,等待書寫技巧成熟後,便開始用講的,展開演講生涯。

像他在2013年時,一篇文章「不要再鍵盤反同/挺同了」,朱家安第一次體驗到爆紅的滋味。因為流量超載,文章直接被下架處理。他順勢發起「Keep me online」的活動,把線上的文章,直接辦成線下的實體活動。他意識到讀者願意為哲學知識付一點錢,活動也開始越辦越多。

在能說又能寫之後,行銷的問題會接著而來,考驗你是否有能力推廣自己的活動,不管是想梗、設計主視覺,就是要讓大家對你買單。而在朱家安在唸書的時,每年都持續舉辦哲學營隊,活動的策展、包裝,他都能直接參與到,也練就了策劃活動的行政能力。

因為部落格的文章,他陸續出了《哲學哲學雞蛋糕》、《護家萌不萌》等書。朱家安笑說:「突然發現廢文寫多了,也能賺到錢!」

寫文、集結成冊,有了內容後又能一魚多吃,順便辦講座。講座辦多了,提升策展能力,就會陸續有人來諮詢。於是,寫作、演講、諮詢,一個普及工作者的「商業模式」儼然逐漸成形,彼此間又能互相加乘。

普及寫作術怎麼煉成的

除了有一顆想為哲學普及貢獻的心外,將一般人認為艱澀難懂的哲學變得易讀,才是哲普的真功夫。

朱家安曾在一本哲學寫作書看到一個對於讀者的想像:「假設讀者又笨又懶又機車。讀者不會幫你想,只要文章有一點錯誤,他就覺得是垃圾。」雖然有些悲觀,但放諸現實似乎也未必誇張。充分說明、一旦遇到哲學專有名詞,別忘下定義,這樣能夠協助作者更加嚴謹。

此外,寫作者也常常會對於寫作的主題猶豫許久,怕抓得太大寫不完、又怕抓小又沒意義,因此,他提出「哲學普及單元」的概念,讓寫作者能夠衡量是否有潛力發展成一篇哲普文章。

簡單用式子表達:

哲學普及單元=哲學內容+可以被脫離其他哲學,被單獨理解的內容+對一般人有意義,但不見得感受得到+能在有限的時間與字數內完成

一篇哲學普及文章,除了必備的哲學內容外,還考慮到內文所提及的知識是否能夠被單獨理解,可以清楚劃分開來,不需要再去牽扯額外概念。例如:提了「無理數」的概念,就勢必也要解釋何謂「有理數」,他們無法被單獨理解。

此外,講述的內容還必須對於一般讀者有意義,而且他們平常並未查覺到,如此一來,他們才會有想點進去看的動機。

面對批評,寫作者常會有:「你懂個屁!」的心態。但朱家安說,那些你聽來最刺耳的人,給的意見往往最寶貴,畢竟「普及」,就是要一般大眾都能懂,才有意義

普及 求多多益善

身為一個全職的哲學普及人,朱家安有的是過去五年的累積,和當時幸運的經濟條件,讓他不虞匱乏的繼續寫下去。

現在,寫作、讀文章、做簡報、審稿,幾乎就是朱家安的一天的生活。他笑說,自己就很像研究生,在無聊中做一點知識活,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哲學要普及,除了他一人還不夠。不過,他並不認為每個普及者都要完全複製他的路徑。他認為,只要能在各種位置,找到為哲學普及的機會,都是難能可貴的。

像是「沃草烙哲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新手村。經過事先的調查,大家不敢寫哲學文章的理由,不外乎:怕出錯、怕被退稿、怕丟臉被笑。因此,沃草烙哲學這樣的半透明平台,必須有帳號才能參與討論,且投稿專欄也提供編輯、參與者潤稿。經由大家的努力,讓文章越來越好,盡量減去大部份人的顧慮。

兩年來,沃草烙哲學社團已協助哲學人生產近百篇文章,最近也集結成《現代草民哲學讀本》一書。循著這樣的管道,臺灣哲學正慢慢醞釀起來。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你其實很哲學啊:

  1. 此一時彼一時?政治人物有違背承諾的好理由嗎?
  2.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道德爭議其實是哲學家製造的麻煩?──《道德可以建立嗎?》
  3.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性工作議題的哲學概論:賣淫的倫理學探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