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從前從前,臺灣有隻吸血鬼
Photo Credit: Max Pixel

【果子離群索書】從前從前,臺灣有隻吸血鬼

近幾年,臺灣歷史相關著作,經常扣著妖怪,以過去較少呈現的面貌出場。這些年輕作者自小就從奇幻小說閱讀中汲取養分,在腦子裡養大一隻隻稀奇古怪的妖鬼精靈,把歷史與妖怪結合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施特朗《福爾摩沙血妖奇緣》就在這種背景下寫成,據作者自述,自幼即喜歡歷史故事以及妖怪故事、恐怖故事。妖怪故事中尤鍾吸血鬼故事。然而讀遍各種類型的吸血鬼故事,總若有所失,心目中理想的吸血鬼故事遲遲未見。於是索性自己動筆。

對於吸血鬼和歷史兩者關係,施特朗有一段精闢詮釋:「個人認為吸血鬼是矛盾的、衝突的。個人心目中理想的吸血鬼故事必須緊扣歷史,因為歷史本身也是充滿矛盾與衝突。歷史是古老的,吸血鬼也是古老的。吸血鬼故事與歷史故事,正是絕佳的組合。」

以臺灣歷史為背景,以吸血鬼串場的長篇小說,便這樣誕生了。

福爾摩沙血妖奇緣》算不上什麼曠世巨作,但保證好看。全書切割為158小節,每節字數不多(在紙書上兩頁多幾行),以情節推進,節奏輕快,敘述手法俐落,不用繁複技巧,顯然,作者致力於說故事,說好聽的故事。

福爾摩沙血妖奇緣》是歷史背景小說,帶點輕歷史小說的意味。幸好如此,因而不同於我們以前常閱讀到的臺灣歷史小說,毫不沈重,史料的運用舉重若輕,歷史背景處理起來駕輕就熟,但僅扼要交代,在敘述中表達出來,讀來沒有壓力,這是好看另一原因。

小說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導覽員的解說介紹中展開。位於臺南市安南區的臺灣歷史博物館,正展出「西拉雅族文物展」,西拉雅族的背景資料,包括生活型態、文化傳統、歷史事件、宗教信仰、文字、經濟活動,以及原住民與荷蘭的行政官員、傳教士,以及與漢人的關係(融合或衝突),都藉此形式稍加交代。然而這些資訊並不干擾閱讀,不冗贅,是因為敘述手法採用兩線交錯進行,一開始,單數章節是導覽員的歷史解說,雙數章節是小說情節。兩線並進到17節起全面進入歷史故事情境,直到最末158節才扣回來。

當然,從17節到158節,跨越的篇幅相當大。別忘了這可是一場導覽,不是分次導覽,也不是兩小時的演講,中間拉太長了。沒有任何導覽可以如此這般講述故事。但以導覽始、以導覽終的設計,似乎不能略去。裡頭有哏,繫於導覽者身上,直到結尾才揭露,這裡不好說太多。

這部小說,吸血鬼角色是後來才出線的。作者施特朗受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啟迪,想跳脫漢人本位的視野,以原住民觀點來說故事,本來想以奇幻風敘述「臺灣原住民大戰荷蘭女巫」,但自覺這樣的故事稍嫌單薄,因此引進他所熟稔的吸血鬼題材。

這隻吸血鬼名叫瑪蒂娜,她以吸食動物的血為精力來源,吸血時雙眼閃爍,發出詭異紅光,而後轉為清澈明亮;她有助人療傷的特異功能;見光死,白天只能睡在平常隨身背負的棺材裡,入夜行動。她從荷蘭偷渡來臺,牽涉到西方國家新舊教衝突的三十年戰爭。整部小說對話短短,最長最深沈的陳述,來自某人對吸血鬼瑪蒂娜身世之謎以及她成為吸血鬼的來歷揭露,由此帶出西方社會排斥異端而引發宗教戰爭的殘酷與荒謬。 

也因吸血鬼瑪蒂娜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舶來品,不是臺灣本土的產物,所以故事裡只有這麼一隻吸血鬼,不必著墨於吸血鬼族之間的鬥爭等等老套,不致模糊臺灣史事的焦點。而瑪蒂娜又是好的吸血鬼,善良,聰明,與原住民站在同一陣線,抵抗壓榨民眾的當權者,不論是荷蘭人或鄭成功。這大概就是作者心目中吸血鬼的理想形象吧。

福爾摩沙血妖奇緣從民眾角度看歷史,揆一、鄭成功等政治人物不是重點,好人壞人與民族大義無關。吸血鬼瑪蒂娜與平埔少年——本書主角達萊一樣,憎惡荷蘭人但也不樂見鄭成功占領臺灣,尤其在鄭成功殺害了眾人敬仰的亨布魯克牧師(亨布魯克牧師被國姓爺處死一事,荷鄭時期的臺灣歷史小說多半會提到,但如何詮釋或編造情節端視作者的寫作題旨與功力。把這些小說的相關描述加以比較分析是有意思的題目)。吸血鬼瑪蒂娜對抗荷蘭統治者,又反抗鄭成功,是因為鄭成功法令苛刻,對待民眾殘暴。小說裡的鄭成功一直是聽說的人物,直到156節、389頁才露面,可見他老兄真的不是焦點。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作者何敬堯說得好:「輕歷史小說」的書寫風格,可以與「奇幻文學」、「推理文學」、「冒險文學」、「武俠文學」⋯⋯等等類型小說的風格結合。就這方面而言,《福爾摩沙血妖奇緣》是成功的演出。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鄭成功與台灣的愛情情仇:

  1. 我查證過了,很清楚,鄭成功是型男
  2. 荷鄭臺江決戰──臺灣首次政權攻防戰
  3. 【果子離群索書】鄭成功的密碼與寶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