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說這本書分享的是廚藝和烹調步驟,不如說它傳達的是熱情和樂趣」──專訪《我的森林廚房》作者莊祖欣
文/莊祖欣,整理/犁客
出國唸書之前,莊祖欣沒有自己下廚的習慣。當時她住在台北市中心,沒必要學做菜,況且父親從來不讓她和妹妹莊祖宜下廚──因為他老擔心兩個女兒不留神爐火,把房子燒了。出國之後,莊祖欣開始做菜的原因,也不是興趣,而是「餓」。
新書《我的森林廚房》前言,莊祖欣這麼寫:
1993年年終的某天夜裡,覺睡到一半,因為胃痛醒來,口齒苦澀,一心恨透了那種得不到想要味道的感覺。醒著睡著想的都是台北夜市裡的小吃、路邊攤的滷味,決定去一趟超市發掘可能性。
忽地眼前一亮,發現架子上一排排的牡蠣罐頭!儘管價錢不便宜,但是管不了那麼多了,夜市裡「蚵仔煎」的記憶畫面把我眩地眼冒金星,這一罐牡蠣夠我做少說五、六個。
哪兒有茼蒿?也沒空心菜,拿生菜沙拉吧!甜辣醬呢?沒問題,用番茄醬加超貴醬油(當年150 ml 要五馬克)調調看,去同學那兒借人家烤蛋糕用的芡粉調水做麵糊,學生宿舍廚房被我搞得菜葉醬汁滴答滿地,進來找啤酒、巧克力的同學問我是否念化學系的,做實驗請到實驗室拜託。
我哪有功夫理他們,起油鍋,大把下牡蠣,滋滋嘩啦爆油漬,打蛋,淋上稀麵糊,生菜沙拉也炒兩下,盛盤拌醬汁。筷子呢?算了,用刀叉充數吧!瞧,冒著煙,還燙著呢,看起來真香。
這個嘛,比不上士林夜市,但是給自己打氣,直說「湊合湊合」。炒過的生菜黑污污爛兮兮,甜辣醬太番茄味了,配麥當勞的滿福堡會比較適當,保久的罐頭牡蠣竟是醃在醋裡,酸得我眼淚都出來了。不怕,邊做邊改進,反正牡蠣夠我做五、六個蚵仔煎呢,當時我是耗進去了,賠上小命也要做,也要吃。
酸牡蠣害我連拉了兩天肚子,但是「蚵仔煎之義」正式揭開我「食」的冒險。
用酸牡蠣做蚵仔煎聽來有點胡搞,但說起自己第一道學的菜,莊祖欣顯出廚師的專業與美食家的口才:「我這個人很好高騖遠的,我做的第一道菜就是川菜『回鍋肉』。那時候在大學城亞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亞洲食品店,買到了辣豆瓣醬和甜麵醬,興致勃勃帶回宿舍廚房,一路上腦筋裡只有一個念頭:回鍋肉!」
「對我而言,回鍋肉最代表家鄉味了。我們全家以往每回上川菜館,都會點這道菜,我一個人占據一盤回鍋肉,就可以嗑掉一整碗飯。」莊祖欣解釋,「這道菜的經典就在於:本來花肥的肚皮肉經過水煮、放涼、再切成薄片、煸炒後,肥油都被逼出來了,只剩下香脆,這時的捲曲翹肉片兒最神奇,醬汁一下,霎時全叫肉片給吸光,炒完盛盤不來滴滴答答、湯湯水水這一套,但是每一口都下飯!它的配菜如高麗菜或青椒,德國超市隨時都買得到,取材容易,如果沒買到豆腐乾,就用德國蘑菇片替代,滋味也相當不錯。」
明瞭道地做法,但在德國居住時得就地取材,自行變化。
吃不慣德式美奶滋拌沙拉,希臘人用羊乳酪,為什麼我不能用豆腐乳?豆腐乳調稀了加米醋滴麻油,我的豆腐乳沙拉醬轟動學生宿舍一時;想吃粉蒸肉,哪兒去找五香蒸肉粉?自個兒用糯米八角香料以小火烘焙,打碎了拌肉蒸;辣椒油從乾辣椒加豆豉花生小魚乾自個兒熬;愛吃麵食?我擀麵給同學大夥兒包餃子下餛飩。他們吃得樂,但嫌不夠快,又不會耐心一張張地擀皮兒,想出個好辦法:把幾張大桌子拼起來,擀個三平方米的大麵皮,用杯口一個個地叩出圓形來,再一一地包。
在那個網路資源還不發達的年代,莊祖欣在德國由實驗而專精的廚房探,都可以在《我的森林廚房》中讀到;但莊祖欣其實從未定義自己是個美食家、廚藝家,更沒有想過要寫食譜書。
「這本書老實說是被朋友起鬨弄假成真的。」談起這本包涵生活紀錄與分享創作熱情的書,莊祖欣說,這本書集合了我獨自一人在森林小鎮遠離塵囂的大廚房裡,聽著歌劇,思索、改進、鑽研、享受和療癒的烹調過程。本來只是把這些結果當作日記一樣地分享,興致勃勃,或者是興味索然地,摸摸索索就摸出了頭緒來,做了什麼菜、為什麼做這幾道菜、這些菜讓我回想起什麼、安慰了什麼的心情紀錄。與其說這本書分享的是廚藝和烹調步驟,不如說它傳達的是熱情和樂趣。」
《我的森林廚房》有在異鄉的廚藝冒險趣事,也有在做一桌七至十道菜的大餐請客時,如何做到每道菜都熱呼呼上桌、煮婦也能優雅入席的實用訣竅;而在《我的森林廚房》之前,莊祖欣已經在台灣出版過兩本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總會讀到莊祖欣在各種領域學習與忙碌的過程,興趣那麼多,是用哪些時間寫書的?

「不單單是新書,我全部的文章,包括前兩年出版的兩本書── 《拉得弗森林的藝術家》和《拉得弗森林異童話》──都是用擠出來的時間寫的。」莊祖欣表示,「『寫』這個動作只要打字快、漢語拼音上手,稀裡嘩啦就寫出來了,寫完了自己讀一遍,再把生硬的句子潤一潤、段落分清楚就完事。慢的是構思,想著該怎麼寫、怎麼陳述表達?這些主意都會在我做別的事情的時候自己浮現,就像被日光蒸發的雨水會自己凝聚成雲朵一樣。」
「替狗梳毛的時候、在市場流連忘返的時候、練琴的時候、出外寫生找景的時候,給泰國按摩師傅狠壓拉筋的時候⋯⋯有時靈感來得太快,我得打斷正在做的事,打開記事本筆記兩下。」莊祖欣笑道,記事本裡開了頭還沒寫完的文章和故事,比已經發表的更多,就像等著水氣越聚越多的雲朵,時候到了就會化雨進入人世。「所以,嚴格地說,我並沒有坐下來重『寫』這本書,它是二十多年鄉居、張羅一家大小飲食、撫慰自己思鄉胃的記錄結集。」
莊祖欣姊妹從小就聽父母唸床邊故事,自己剛開始選讀的,印象中則是東方出版的「亞森.羅蘋」系列。「我第一本愛上的,都是字、沒有插畫和注音符號的成人書,是王藍寫的《藍與黑》,當時小學四年級,現在想起來真是太早熟了!」莊祖欣笑著,「之後就一口氣讀了十幾本瓊瑤小說。我感謝瓊瑤,奠定了我風花雪月的文字基礎!」
小時讀大人書似乎會加快成熟,但大人讀小孩書有時會讀出多年來一直沒察覺的意義。
「 最近重讀《王爾德全集》,看懂了很多年輕時沒看懂的地方。」莊祖欣說,「王爾德的神妙就在於他正、反、中的三、四方意見,從清純善良,到虔誠慈悲,到詭譎詭辯,每一方都叫你折服,這個世界沒有對錯、只有角度的不同,沒有絕對的正義邪惡。他刻意顛覆是非,愈顛覆就愈過癮、愈刺激,逼迫你正視生命,但是他從不直接談生命,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舉盡了反例、說盡了反話,你以為他總是在繞路?錯了,Life is far too important a thing ever to talk seriously about. 我竟然因讀王爾德,而理解了『禪』!實在妙哉!」
擔任Readmoo讀墨電子書的當月店長,莊祖欣替讀者挑的書單,與她喜歡的及她創作的作品有類似的質地;「因為我選書的依據,」莊祖欣道,「就是有幽默感、有故事性,哭完笑完還要脫胎換骨才行!」
►►一月店長莊祖欣「哭完笑完還要脫胎換骨」精采選書!推薦書籍雙書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