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這人嘴砲力,那人打臉文──古代鄉民的口水論戰
Photo Credit: Youtube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這人嘴砲力,那人打臉文──古代鄉民的口水論戰

人多論戰一定贏?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之前呢本魯很無奈地被捲入一場跟自己牽涉甚微的小規模論戰,過程什麼就不提了,但戰的時候我跟幾個高聲量的公知論述者被劃為一邊,被稱為「掌握話語權者」。姑且別論這種中心邊緣的幻想是否過時、或其本身就是一種歧視好了,這讓我想到鄉民模擬的8+9的名言──「狼若回頭,必有緣由」,「有輸過,沒怕過」。網路社群貌似以聲量決勝負,好像人多口眾一定戰得贏。但古人有這種集體引戰的例證嗎?我第一個想到的苦主大概是春秋時宋國的將軍華元(跟華元食品沒什麼關係):

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於鄭。半入,華元逃歸,立於門外,告而入。⋯⋯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於思於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眾我寡。」(《左傳》)

宋楚大戰,大將華元被俘虜,遇到這種超過一百分的大將軍或部長,我們其實可以直接放生他,但宋國還是以兵車文馬百乘贖回。沒想到贖款還沒送到,華元自行脫困逃回宋國、跪求守城的替他開門,結果喊完芝麻開門人家不開,還開始Battle,以嘻哈的方式Diss他(幫QQ)。

首先有宋城熱狗之稱的「城者」先來個三押:「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於思於思,棄甲復來」,大意是說我們部長又高又壯,竟然棄甲逃回來,連槍都不要了還打什麼仗?這時華元的司機、有小黃界阿嶽的「驂乘」,也來了個雙押「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意思說還有很多犀牛可以做盔甲,公道價只要八萬一,你們在那邊大聲什麼?接著另外一個築城牆的亦凡也加入戰局,嗆說「牛皮很多,但沒有丹漆可以給盔甲上色」。反正就是一直要嗆人家痛處就對了。於是華元嚇到吃腳腳,戰不贏一群酸民,只好趕快關帳號。

左傳》這段史料很著名,我們將這段類似今日饒舌大戰的事蹟稱為「華元之謳」。除了是歷史上第一樁集體霸凌獵巫之外,更認為此對問體與辭賦的起源有關。爾後有一類賦體雜文,譬如宋玉的〈對楚王問〉、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解嘲〉,都是類似的脈絡。放置到現代大概就是網紅被臉書黑粉圍剿,再一一回覆打臉的自我表演

但除了這種烙人圍剿的,有沒有嘴砲力夠強,類似葉師父「我要打十個的」?大家都聽過得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大概就是這樣的故事。話說曹操鐵騎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諸葛亮代表劉備去江東遊說的這件事,在《三國志》中只有幾句,孔明以反串來刺激孫權,說:「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但《三國演義》這一章回就大寫特寫,以〈諸葛亮舌戰群雄,魯子敬力排眾議〉為標題,孔明以一擋百,真的不想嘴、嘴到不用錢,此處舉幾段:

(薛)綜曰:「公言差矣。漢歷傳至今,天數將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孔明厲聲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

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云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蓆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孔明視之,乃陸績也。孔明笑曰:「劉豫州堂堂帝冑,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云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三國演義》文白間雜,我料鄉民蛇蛇都是三國控,直接看得懂。總之薛綜嗆說曹大大是天命所歸,劉備這個小孬孬一個。淫蟲、不我說螢蟲豈敢與日月爭輝。孔明嗆薛綜身為漢臣竟然講幹話(蔣幹:還沒輪到我),簡直就是無君無父,丟臉難看。打完薛綜臉換陸積上分手擂台,嗆說劉備血統不純正,換言之就是歧視人家階級啦。結果孔明搬出漢高祖來救援,劉邦就像三級貧戶出身的扁維拉一樣好用。

接著未免大家看太累就不引原文了。嚴畯大喊一聲普雷萬,就跳上擂台,諸葛亮這時嬌喘一聲,倒在了魯肅的懷裡,等等我又在公鯊小?嚴畯開外掛,問孔明「治何經典」,問諸葛先生平常看什麼書咧?拜託這跟抵抗曹操大軍有關嗎?結果被孔明打臉說自己不當文青很多年了,還嗆文青只是「數黑論黃,舞文弄墨」,「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這種以為嘴砲無敵的廢青宅青,沒種的話乾脆趕快洗洗睡好了。等等為什麼我一直有種既視感。

我這專欄寫了兩年多,有些讀者都問我每篇酸酸鹼鹼,是否都在借古諷今、指桑罵槐。但就像之前說,現在那些講幹話當作功德,嘴砲力全開的偏差行為,古代早已有之。那些階級歧視、身份檢驗、黨同伐異,給人家貼上滿滿標籤以自我標榜,或除了嘴上爭輸贏實際上毫無貢獻的現代人挺多,但古人也不少。從歷史縱深或更迢遠的時間節點回望,這些輪迴再輪迴的重播,可能不過是正常能量釋放。

但我總覺得在這資訊紛陳的時代,論爭到最後已無是非對錯,只為了表面的輸贏。我很納悶這個時代的廢言廢文,最後也會保留下來,成為古籍裡的一部分嗎?還是它就如此消沉萬古而屍骨無存?在廢文引戰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多想兩分鐘。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名留青史嘴砲王:

  1.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想我嘴砲兄弟們──春秋戰神莊子和他的好朋友
  2.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理科男的嘴砲攻城戰──《墨子》的機關術
  3.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要課綱用《詩經》,要鎮暴用《尚書》──這樣真的可以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