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敢看恐怖片的恐怖小說作家超認真的工作與生活態度──專訪笭菁
文/犁客
「我不敢看恐怖片。」笭菁講得很直接。
當然,寫恐怖小說的作家不一定要熱愛恐怖片,不過完全不敢看未免有點誇張;笭菁解釋,「恐怖片不是都會用聲音故意嚇你嗎,我最怕那個了。」
音效的確是許多恐怖片的重點之一,擺置得宜,效果會好得令人意外。
話說回來,笭菁會成為暢銷小說家,也是意外。
笭菁並不是從小立志寫作的文藝少女,倒是很喜歡看電影,只要不是恐怖片。「我可以連看二十四小時電影不喊累,」笭菁笑著,「從前會被爸爸帶去看『007』系列,現在很喜歡在大銀幕看超級英雄。」
高中時代某日,笭菁發現同學們在傳閱一本書,「那本書當時很搶手,大家得排隊,彷彿建立了一個圖書館借閱系統,有人登記,還有人會在你借太久時提醒你;」笭菁回憶。趁著書在朋友手上,笭菁先翻了幾頁,發現那是某個同學寫的小說,古裝戲碼,戀愛情節。「因為書是朋友借的,所以我沒法子讀太久,只是讀了幾頁,覺得自己也可以寫。」
笭菁照著自己看到的格式,寫了自己第一本小說。「完全照著人家的格式,所以寫了十三萬字,全在同一章;」笭菁回憶,「因為沒興趣寫古裝愛情,所以寫了諜報情節──我喜歡007嘛。」
網路小說、言情小說、恐怖小說
抱著玩票心情寫完十三萬字的諜報小說,笭菁沒有就此沉浸在創作當中──事實上,要到大三,她才再度在鍵盤上敲打新故事。
「那時我在實驗BBS的貼文格式,包括指令是否正確和內容能否符合版規等等,」笭菁解釋,「因為張貼文章的地方在『全國STROY連線版』,所以我想,貼的文章形式得是『小說』,而且要和『網路連線』有關。」
當時笭菁寫的故事,叫《一億元的處女之夜》。這個名字聽起來聳動的故事,開啟了笭菁成為作家的大門。
「出版社找上門來談出版的事,」笭菁道,「我很訝異地發現:原來有人喜歡聽我講故事。」
那是出版社開始聚焦在網路上尋找寫作者、所謂「網路小說」熱賣的時代;笭菁寫了稿,出版社就印成書,順利得很;對一個大學生而言,版稅也是不小的收入。「不過台灣人總會一窩蜂地做同一件事,直到它被做爛了為止。」網路小說的出版量逐漸減少,笭菁也開始寫言情小說,起初狀況不壞,但也沒持續太久。
笭菁開始考慮該找份工作、不再寫作的時候,讀了一本Div在明日工作室出的小開本恐怖小說。「那時覺得原來恐怖小說可以寫得這麼有趣!」笭菁道,「我寫了一萬字左右的稿子,投稿給明日工作室,打算即使沒被採用,我也要向編輯問清楚故事究竟哪裡好、哪裡不好。」
或許是找到了適合自己表演的舞臺、或許是確立了自己講述故事的方式;明日工作室給了笭菁肯定回覆的同時,另一家言情小說出版社「新月」也接受了笭菁先前的投稿。
認真寫給喜歡讀的人看
從2006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後的十多年來,笭菁的產量一直相當驚人,直到現在,一年仍有十二到十四本新書,有的是言情小說,有的是恐怖故事;在這麼高的出版量之中,笭菁還做烘焙,而且每年都安排旅遊,今年已經把後年的行程排好了。
「大概兩、三年前,我媽說磅蛋糕好吃,我自己試了一下,發現其實不難;而且我很會做功課,自己看了數百支Youtube教學影片學烘焙。現在也沒有每天做,就完稿後做一下;爸媽想吃我做的餅乾時不會直接要我做,他們會說,『我把裝餅乾的保鮮盒洗好了』;」笭菁笑道,「至於旅遊,要先做計劃,才會好好存錢、把工作做完啊。我今年上半年都在工作,沒出去玩。」
預做研究、擬妥計劃,然後徹底執行,不只是笭菁認真休閒的方式,也是笭菁工作時維持高產量的主因。「我在固定的地方寫作:坐同一張人體工學椅、用我的桌機,還有Cherry機械式鍵盤和『ㄅ半』──不然我會不習慣。」笭菁說,「每天固定寫兩到三小時,每小時寫五千字,寫的時候不見得要聽音樂,但聽管弦樂或鋼琴演奏都不錯,只是不能要聽有國語歌詞的曲子,會沒法子專心。」
笭菁笑說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裡頭,寫作可能是時間佔得最少的;但從她面對工作的態度可以發現,她坐在電腦前的那兩、三個小時,發揮了相當良好的工作效率。
「有回讀者在網路上留訊息給我,用了『愛味不明』,我說是『曖昧不明』吧?對方說唉唷看得懂就好了;」笭菁說,「我知道發表作品就會有些批評,不過我大多不看那些評論,只管寫給喜歡我故事的人看。」
就算對文字使用並不熟悉的讀者,一樣會有閱讀故事的渴望。
而對他們來說,笭菁自律、持續發表的故事,比任何貼著其他標籤的作品,都來得要緊。
►►七月店長笭菁「烘焙系4ni?恐怖小說家的閱讀日常」精采選書!推薦書籍雙書8折!
►►笭菁作品【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