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吳定謙談吳念真:選擇和父親相同的職業,可能我就是傻了點
文/陳心怡
故事工廠將在2018年9月把小說家駱以軍的散文作品《小兒子》改編劇搬上舞台,舞台劇故事主軸鎖定在年老失智的知名作家羅以俊與被這道光環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小兒子」羅仲寧之間的互動。在不同演出場次中,飾演羅仲寧的演員分別由吳定謙和藍鈞天擔任,其中的吳定謙直呼:「編劇太壞心了!」
談老爸 既吐槽又肯定
提到吳定謙,可能有些人覺得耳熟、卻一時半刻想不起來他是誰,但是如果說「吳念真的兒子」,就無人不曉了,因此,對吳定謙來說,劇裡的羅仲寧是他真實人生的部分寫照,包括劇裡不斷重複「羅以俊的兒子」這樣的哏。踏入戲劇、從演到導,吳定謙踏上吳念真的腳步,外界免不了用父親的地位與成就來看待兒子的表現,「看到劇本,我會聯想到自己跟父親的關係,劇本設定父親是作家,這是我父親最喜歡的頭銜,所以我一看到這角色設定就覺得完蛋了,自己一定會中!我完全可以理解阿寧這角色會面臨什麼樣的心理障礙跟糾結。」吳定謙毫不迴避地一口氣講出了這一串內心話。
即使吳念真受訪時曾公開表示:「老子做不到,別叫兒子做」但外界眼光仍難跳脫這種檢視標準看待吳定謙;幸好,吳定謙有種調皮的陽光質性,虎父無犬子的壓力也因而有了出口,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擅長導戲的吳念真,是吳定謙眼中的不及格演員。《小兒子》劇裡的父子兩角,最早也曾考慮過直接由吳念真、吳定謙聯手演出,台上台下、戲裡戲外都是父子,而且劇情與真實有類似的課題,吳家父子理應會讓劇情張力十足,但是吳定謙一聽到這構想,毫不留情打槍自己的父親:「不要找他演戲,他不是一個好演員!因為我們之前合作一個戲,我找他來演一個角色,他緊張得不得了,上台前超焦慮,在後台走來走去,哎⋯⋯真的就是⋯⋯不要找他演戲。」吳定謙一邊吐槽老爸、一邊扮鬼臉,吳念真的不完美之處,都被兒子摸得一清二楚。
吳定謙從小就跟著父親出門租錄影帶、回家一起看片,這個習慣直到他長大後,父子兩人坐在電視機前一起看電影的習慣依舊,即使話不多,但窩在一起的親密感卻不曾削減;雖然這是來自吳念真對影劇的熱愛,但他並不以此期待兒子跟上腳步,不過成長過程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吳定謙仍在無形中打下了日後跨入戲劇的基礎。在吳定謙心中,吳念真採取放任式的教養,從不干涉指導他的人生該如何,「他真的是個好父親!」
靠山有一天也會崩塌
小時候,我們總想著自己有一天要長到跟父母一樣大,等到好不容易追上了當年期待的父母親的模樣後,才赫然發現:他們並沒有在原地等我們,而是持續往前,慢慢變老。吳定謙正是在某個片刻中,意外發現父親逕自往前,並沒等他。
2015年,吳念真在浴室不慎滑倒,送醫急救後發現顱內出血,接下來就住進加護病房,還算幸運的是,吳念真躺了幾天後並無大礙,但這樁意外直接衝撞了吳定謙對父親的認知。獅子座的吳念真,在吳定謙眼中是個標準好面子、愛逞強的人,他不憂心父親的意志力,而是擔心身心狀態已經超乎自己的控制卻不自知。
《小兒子》劇裡,逐漸失智的父親總是在迷糊與清醒、記憶與當下之間來回,要吃藥、找不到藥,喝了水卻忘了已經喝了,把未來的媳婦當成即將出嫁的女兒,給了一張一百萬支票當嫁妝⋯⋯等種種需要有人看顧的狀況愈來愈多,而這也是吳定謙最深的感慨:「身為子女,會有一種『以前都是你在照顧我的,你提醒我們,現在怎麼會反過來,變成我們做這樣的事情?』」話至此,吳定謙眼眶泛紅哽咽,深呼吸一口後繼續聊自己的心情。
他說,子女面對父母親,永遠都會有種他們是強大靠山的期待,是天也是地,但直到親子間的照顧與被照顧角色對調後,那是一種不捨的心情,照顧年邁的父母親,疲累的不只是身心,更考驗的是子女如何面對並接受一座大山崩塌下來的變化?這變化包括父母親自己都得學著接受,「這才是煎熬,這才難!」
與小兒子不同的選擇
吳定謙回憶起小時候,父親在家寫稿創作,沒了靈感、創作遇到瓶頸,焦慮急躁只有他與母親知道,「我曾經無法理解,這工作如果很痛苦,為何要繼續?」吳定謙後來才明白,創作當中有父親喜歡的地方,哪怕又痛又恨,只要關卡度過後,還是會繼續投入,直到下一次的痛苦再來。創作是癮,讓人難以捨棄,吳定謙透過自己一次次演出與創作後,才能慢慢走入父親內心。
為了逃避「羅以俊的兒子」這原罪,或說是包袱,羅仲寧從藝術創作轉行當起房仲業務,繞了一大圈,才發現自己終究無法捨下最愛的創作;吳定謙沒有繞道,雖然覺得跟父親選擇了相同的領域,跟劇中的羅仲寧比起來「自己就是傻了一點」,他沒有迴避,不但跟父親同台,也跟父親一起創作。但他也明白自己仍活在「吳念真的兒子」這張標籤下,靠爸不靠爸,不管外人眼光,他自己心裡清楚才重要。
舞台,是吳定謙自我療癒的場域:透過演出,帶出內心深層的自己;透過導戲,又必須回頭理性收回情感,拉起整個團隊、呈現創作最完美的一面。即使面對父親的光環,他仍不時流露出一絲無奈苦笑,但他仍告訴自己:「我不在乎別人怎樣定義我,但如果十年後回頭看,我只希望我做的選擇,對得起我自己。」劇場裡的羅仲寧,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劇場外的吳定謙,任憑輿論喧囂也不為所動,就算與父親同路,也無損自己的生命獨特性。
父子之間的微妙關係,是競爭比較,也是深厚的期待,總是要歷經一些磕磕碰碰,事過境遷後才會明白那些背後,是愛。
故事工廠《小兒子》一本寫給家人的情書
一個逐漸失智的小說家
唯一記得的是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
改編自華文界重量級作家駱以軍《小兒子》散文集2018/09/07-09/09 臺北城市舞臺 首演
2018/10月起 彰化、新竹、臺南、臺中、高雄、嘉義 全台動人巡演
購票請洽兩廳院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駱以軍的跨界合作:
- 夢田文創以動畫、繪本、舞台劇、主題書店四項跨界媒材呈現駱以軍《小兒子》的獨有面貌
-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在一個嶄新生命走進、另一個老去生命移出的時刻──《小兒子》舞台劇
- 我們自午寐的咖啡館歸來——與駱以軍談《匡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