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並不膚淺,超級英雄也反應了現實
文/臥斧
原載於【臥斧.累漬物】,經同意後轉載
有回做了個介紹美國漫畫一些超級英雄的講座,講到一半時,俺忽然發現聽眾們的表情有點微妙。
難道俺講了什麼不該講的東西?──現場聽眾當中有一位未成年的小男生,但俺已經注意不講限制級內容了呀(其實本來就沒什麼限制級的內容啊⋯⋯)──帶著疑惑整場講完,與負責活動的聯絡人聊了一下,無意間明白了原因。
要講美國漫畫的「超級英雄」,列出來的角色自然就是超人(Superman)、蝙蝠俠(Batman)、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金剛狼(Wolverine)、鋼鐵人(Iron Man)、蜘蛛人(Spider-Man)⋯⋯等等漫畫人物;這些漫畫人物的故事已經多次被搬上大銀幕,但新世紀伊始的十多年來,這種電影作品數量很多,加上幾乎都有明星主演以及炫目的特效,所以就算不怎麼接觸美國漫畫,也大多對角色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是故,在講述這些角色的時候,除了他/她們擁有的能力,俺也會大致說明:原初的創作者們是怎麼樣設計角色的?當時有什麼樣的社會背景?反應了什麼樣的人心嚮往?或者在漫長的連載年月當中,後續的創作者們賦予角色哪些不同的意義、增加角色哪些不同的內裡?
這些內容,是讓聽眾們表情微妙的原因。
傳統觀念裡頭給「小孩子」看的漫畫,和「文化」、「藝術」之類「高格調」的詞似乎沾不上邊,但事實上,創作者們在創作的時候,幾乎不可能不受到當時生活環境裡頭種種因素影響,就算原來的目標讀者是未成年人,也不見得就沒有更深一層的意涵,更別提不同世代漸次加入的後繼創作者們,不斷地增添這些角色的深度了。
超人原初集合了宗教與道德理想的意義,蝙蝠俠則是大眾文學當中「以武犯禁」的俠義精神集結,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背後承載著戰時的愛國主義及當年關於種族的成見,X戰警(X-Men)則代表了人類對於異己團體的排斥與醜化⋯⋯這些角色們在漫畫、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及電影當中固然常是飛天遁地、打擊惡黨、能人所不能的英雄人物,但在閱聽他們的故事時,學習到這些故事所包含的意義與角色們面對超能力無法解決的常人煩惱,才是大呼過癮的爽快之外,真正的收獲。
結束講座,在回家的路上,俺於是想起關於「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的這個論調。
老實說,俺先前也覺得這個說法沒有錯──是藝術創作,與印象中總是爾虞我詐的骯髒政治脫勾,似乎理所當然;另一方面,在創作領域裡的「偶像」,可能會受到盲目的推崇,倘若這些偶像們對自己的追隨著發表了關於政治的看法,那麼追隨的群眾很有可能在還沒通盤了解事件的情況下,便已然做出與偶像相同的選擇。
但近幾年,俺的看法逐漸改變了。
對「政治」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俺成長的戒嚴時期,當時家中長輩幾乎沒有人會公開討論相關話題,學校教材裡講的也全是神話似的樣板內容。但這樣的印象,其實窄化了「政治」二字──小時候的教材裡其實也解釋過,「政治」指的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不是「掌權機關對內及對外的算計鬥爭」,是故種種社會議題,幾乎都可以說與「政治」相關,也與在其中生活的咱們息息相關。
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們的作品,不可能完全遺世獨立;如果這些作品在創作或發表的時候牽涉到掌權當局的打壓或者補助,那就更不能說箇中沒有關聯。閱聽這些作品時或許不見得會聯想到什麼政治意涵,但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一切盡皆彼此相關。
再加上資訊流通發達迅速的網路時代,如果肯稍微用心,要尋找相關資料並不太困難。就算偶像的發言不見得有理、部分媒體受到控制而隱匿了某些真相,閱聽大眾仍然可以找到足夠的資料,在理解之後進行思考。
因此,再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其實已經是自欺欺人。
從個人的生活情況,城市的發展樣貌,從國家的建設方針,到世界的各種紛擾,無一不是「政治」,而就算文化作品是內省的獨白還是架空的幻想,也都或多或少會反應這些現實當中出現的因素。
蒐集足夠的資訊,理性、獨立地思考,是閱聽各式作品或參與文化活動時的最大意義,而這些「藝術」,都包括了「政治」,也就是與眾人都相關的事──無論是看漫畫、讀小說、聽音樂或者進戲院欣賞戲劇和電影。
俺想,俺的講座沒有說到這件事。
但俺希望當天的聽眾們,在聽到這些漫畫角色背後承載的種種之後,或許會開始發現:漫畫沒有想像中的膚淺,而所有藝術,都反應了現實。
生活在這個世界,這是我們都該關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