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故事沒有真假,只有好聽與不好聽。好聽的讓身體變輕,時間變慢
1
六歲的蓓蒂,和幫傭的紹興阿婆,常常對話。阿婆喜歡蓓蒂,每次蓓蒂不開心,阿婆就講故事,老掉牙的故事,但極有趣。阿婆說,早年有一個大老爺,大老爺一不當心,壞人就來了,偷走大老爺的心。大老爺根本不曉得,到市面上,看見一個老女人賣菜。大老爺停下來問,這是啥菜呢?老女人說,無心菜。大老爺說,菜無心,哪裡會活?老女人說,菜無心,可以活;人無心,馬上死。老爺一聽,胸口忽然發痛,七孔流血,當場翹了辮子。
這是金宇澄《繁花》裡我最喜歡的段子。
「阿婆講故事,習慣輪番講下去,講得阿寶不知不覺,身體變輕,時間變慢。」小說這麼說。
故事沒有真假,只有好聽與不好聽。好聽的故事,讓身體變輕,時間變慢。
所以故事行銷是最好的行銷。轉述書裡的故事,是很好的敘述。
2
有部小說便以馬車夫說故事開場。
這位馬車夫名叫沙林,年老瘦小,往來於大馬士革與貝魯特之間。這趟旅程非常遙遠,走一趟需要兩天。為與同業競爭,他開始說故事。
沙林沒念過書,不會寫字,卻是說故事的天才,不但熟知所有的掌故八卦,且音調抑揚頓挫,能以口技模擬大自然的聲音。講故事時,他就像一隻燕子,在他的故事裡飛翔,飛越高山深谷,飛過街道城市,飛進每位聽者的耳裡心底。
沙林不用擔心故事沒有題材。每次講完故事,他便順道問問乘客,有沒有聽過什麼故事啊?於是就像交換秘密一樣,他聽來的故事越來越多,所能說的故事也就源源不絕。
但在1959年8月某一晚,平常滔滔不絕、天花亂墜的車夫沙林,突然變成啞巴了。
這一夜,有位仙女來到他的床前,告訴他,他的瞎掰功力,是她所賜予的,現在她要退休了,他將變成啞巴,除非在三個月內得到七樣不尋常的禮物,否則將永遠陷入無聲的世界。
每晚,沙林的七個老朋友,七十多歲的死黨,都聚集在他家聊天打屁。這時他們聽到沙林用最後可以發出的幾個字說出事件經過之後,嘰嘰喳喳,想出各種方法,帶著他吃美食,喝好酒,聞香水,旅行,可惜全都徒勞無功。剩下八天的時候,有人提議,沙林必須聽七個故事,才能找回自己的聲音。
於是就像《十日談》一樣,一群人接力講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故事。這本書叫做《大馬士革之夜》。
3
說故事是《大馬士革之夜》的主題,聽故事也是。人要說話,也要聽話。這個世界上,有愛聽故事、愛聽別人說話的人,也有不愛聽故事、不愛聽別人說話的人。
除了車夫沙林,理髮師穆沙也很能說故事。客人願意忍受這位理髮師糟糕的技術和被刮傷的風險,就在於他會說故事,也會聽故事。他說,刮鬍子之前,要先抹肥皂,隨著臉部肌肉放鬆,客人便會述說秘密。這些秘密不曾說出來,但大部分很無聊,需要耐心才能發現一些精華。然而,理髮師穆沙說:「一個好的聽眾就像淘金者,必須有耐心的在泥漿裡尋找他渴望的黃金才對。」
好的講者難尋,好的聽眾更是少見。說與聽,施與受,應該兼具,偏偏世界上盡是說不停的人,以口語,以網路,只說不聽。
這本小說就寫了一個惡魔,不聽別人講話,常訕笑妻子講的話沒營養。一次夫妻吵架,妻子氣壞了,詛咒他會有兩個嘴巴,一隻耳朵。
惡魔王聽到她的詛咒,讓這願望成真。惡魔起初很高興,覺得是禮物,因為可以說得更快,更大聲,吃東西時還可以用另一張嘴巴講話。惡魔的妻子更加辯不過他,且入夜還要忍受他用兩個嘴巴打鼾。
惡魔話講更多,態度更傲,終於眾叛親離,沒人要聽他說話。話語是微妙的東西,在自己耳朵裡醞釀著,在另一人耳裡找到滋長它的泥土,一旦無人願意接收,話語便枯萎了。惡魔的說話能力日益退化,在寂寞中終於認清自己的愚昧,他要求惡魔王還他另一隻耳朵。
惡魔王答應了,但要求他,日後所聽到的聲音,不論是惡魔、動物或人類的聲音,他都必須重複一遍,不可有任何遺漏。
從此惡魔重複著峽谷、洞穴裡人類、惡魔和動物的所有聲音。這個可憐的惡魔,名字叫做「回聲」。
聽話是美德,聽話用耳,聰明的聰,就是耳字旁。卜洛克筆下那位史卡德的名言:「今夜,我只聽不說。」對某些人來說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