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愛戴領袖,就要愛戴領袖徽章
Photo Credit: Wiki

【果子離群索書】愛戴領袖,就要愛戴領袖徽章

描繪一個國家,勾勒這個國家的社會面貌,最難的是民眾的日常生活,而非歷史、軍事、經濟等教科書記載的事項。打開歷史教科書,政治體制、經濟狀況、軍事成就等,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各個地區、各個時代的人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何食衣住行,仍模模糊糊,沒有概念。近讀《非軍事區之北——北韓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費時甚久,主要倒不是書厚字多,而是書中所寫,並不常在新聞報導出現,面對陌生的資訊領域,閱讀速度難免趨緩。

一如書名副題,此書以「日常生活」為關鍵詞,寫北韓社會的日常小事物與細微現象。寫任何國度社會,都有豐富的素材可以發揮,北韓卻特別難,難過同樣獨裁專制的蘇聯、中國等共黨國家。

《非軍事區之北》敘述北韓人民的娛樂時尚、交通、飲食、婚姻感情等日常生活面貌。但其實這些篇幅占全書不到三分之一,主要內容仍以政治面向為主。畢竟無法避談政治。北韓政治力滲透到社會、家庭每個角落,影響北韓人民的身心靈。在嚴格控管之下,任何作者想要描述北韓民眾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真實想法,並不容易。資料僅來自真假莫辨的新聞報導,有限的文獻資料,脫北者口述,以及北韓偶遊,走馬看花的所見所聞。

北韓是個充分閉鎖的神秘國度,資訊對內對外封鎖,假設在當地住一段時間,而非僅僅到此一遊,是否便能深入觀察,用心探訪,以取得寫作需要的資訊材料?

不能。

來自蘇聯的作者安德烈.蘭科夫,1984年在平壤待過一年,但寫作時所採用的資訊來源與其他北韓觀察家大同小異,原因是1960年代到1990初期,外國居民與北韓當地民眾幾無互動,即使外國人來自與北韓友好的蘇聯與中國。因此他在北韓那一年,外國人在北韓受到孤立,一舉一動被監控。

當時風聲緊到什麼狀況?外國人需要一位北韓監控者,且取得特殊許可證,才可進入大多數公共場所,包括電影院和多數博物館。最嚴峻的是在1970年代,一有老外靠近問話,北韓民眾便一言不發,快閃。1980年代稍為改善,但對話只能蜻蜓點水,說些今天天氣如何之類無關痛癢的話題,浮泛而短暫,毫無深度。

安德烈.蘭科夫以自己外國人身分所遭受的限制為例,說明北韓當局所設的層層關卡——外國人不得離開城市,禁止前往北韓大部分地區;不得使用大學圖書館,參考書目由官員挑選。(連外交人員也受監控。家裡女傭裙子裡不時傳出奇怪聲響——舊式竊聽器故障。)因此寄望他能田野調查、民意訪談,是不可能的任務。

安德烈.蘭科夫在北韓居住一年,雖然不長,雖然行動受限,仍比一般不曾踏上北韓國土,在書房分析這個極權國家的學者,占了些許優勢。他親眼所見,對照之前透過資料所得印象,有所不合則重新對焦觀察。1984年9月,安德烈.蘭科夫從列寧格勒來到平壤,在金日成綜合大學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初到時,並未見到以為會出現的恐怖或壓迫的畫面,上班的上班,散步的散步,聊天的聊天。表面平和背後是政治氣氛的肅殺,以及層層限制,世人看來覺得可笑的規定。

外人視為可笑的事,在北韓可能是可歌可泣的舉動。整個北韓社會擺脫不了政治的輻射,領袖崇拜的產物多不勝數。例如巨大的宣傳口號字樣漆在山壁上,刻在山岩上。又如金日成徽章。為迎接領導人金日成60大壽,1970年11月官方開始大量製作徽章,1972年4月15日金日成生日當天,全國民眾人胸一章。此後規定,男孩女孩凡滿十二歲後出門必須佩戴。金日成徽章形狀大致有二十種款式,每個款式顯示佩戴者的身分地位,金氏父子紅旗前合照款是最高層官員所戴。(後來態度漸鬆。大約2004年後政府允許北韓人不戴。)

是這樣的國家,因此作者筆下北韓人的民生娛樂,脫不了政治暗影。北韓人民娛樂選擇少,教條多,歌曲裡總有歌頌領袖的成分。電影亦然。經濟實惠的電影成為北韓民眾主要娛樂形式,作者引述1987年官方資料並參考脫北者說法,每個北韓人每年平均上電影院約20次,而南韓不過2.3次。儘管在北韓上映的電影充滿政治訊息,但民眾觀影懂得過濾,注意力集中於革命情懷之外的劇情,他們對好電影的評價是:「裡頭沒有什麼思想教化,特別有意思。」

北韓金氏政權接收且發揚光大了共產制度最壞的部分。早被蘇聯揚棄的史達林主義,在北韓借屍還魂。當蘇聯、中國這些共黨老大哥轉型開放,北韓還是閉鎖的鐵板一塊。《非軍事區之北》作者對此著墨特多。書出版於2007年,金日成父子領導之下的北韓,不包括現今的金正恩時期。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談到北韓:

  1. 餓到吃草嚼樹皮,仍要膜拜領導人畫像──北韓人民這樣過
  2. 來自北韓內部的禁忌故事:螢火蟲微光映出的《指控》!
  3. 被北韓跨海綁架後,他們別無選擇住進「非請勿入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