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類型、科技型態──側記2019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及徵文獎頒獎

百年類型、科技型態──側記2019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及徵文獎頒獎

文/犁客

2019年9月21日,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舉辦第十八屆年會,會後公布第十七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並且舉辦入圍者及首獎得主頒獎典禮。

出席台灣推理作家年會的除了國內的推理作家、徵文獎入圍者之外,也開放一般讀者參加,幾位來自香港或旅居在外的華文推理作家,例如陳浩基、文善、提子墨等人,也都現身參與,不但是協會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也是讓讀者近距離接觸創作者的時機。近幾年來,徵文獎出現越來越多台灣之外的參賽者,顯出這個由台灣推理迷在網路上組成的俱樂部逐漸茁壯成型的協會,在使用華文的推理創作者眼中,具有相當重要的象徵意義。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在致詞時表示,本屆年會期間,除了循例出版入圍作品電子書合集(與協會合作的博識出版也發行了單篇作品自成一冊的電子書),還與實體書店舉辦多場講座、結合Readmoo讀墨舉辦「華文推理馬拉松」,加上即將頒發的第六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讓整個九月,有種「推理月」的感覺。此外,本屆徵文獎的入圍者包括來自台灣、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參賽者,加上遠道而來的推理作家們,可以在一段時間裡參加多場活動,十分方便。

第十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年會,邀請林斯諺、栞、小云、主兒及杜鵑窩人,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網路募集,內容各異,負責答題的五人則擁有作家、社團經營者、徵文獎負責人、自費出版作者、評論者與協會資深會員等等身分,見招拆招的過程中,透露了祕辛與趣味。

例如回答「設計謎團的技巧?」時,林斯諺相當實際地坦承,「技巧就是一直想。當然這個謎團有個要發展的方向,然後就是加進各種細節和限制,慢慢把它想出來,可能要花一、兩個月」;聽到有人問「粉絲團接到讀者訊息」內容時,栞說最奇怪的經驗是有人丟了考卷上來,搞不懂是不是想找推理作者們幫忙解題。主兒詳細地分享自費出版細節,因為是自己實際操作的經驗,所以提出的建議十分具體;小云答覆了關於徵文獎及入圍作品合集出版事宜的相關問題;而杜鵑窩人則揭露協會運作的部分內幕──倘若沒有願意燃燒熱情(和金錢)的會員,是很難維持協會運作的。

事實上,從年會之後頒獎典禮當中、入圍者上台發表的感言會發現,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堅持多年的網路討論及實體活動,對推理迷及創作者而言不但有意義,而且的確造成一定的影響。幾乎每個入圍者都參與過之前的年會活動,來自中國的入圍者吳非就提及:自己大學時期開始接收的推理養分,來自台灣推理圈在網路上的討論及發言,他隨口談到的那些暱稱,就包括台灣推理作家,以及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

揭曉本屆徵文獎得主之前,擔任評審長的作家冷言致詞,指出幾點對創作者們的實用提醒,例如要讓讀者覺得小說有趣,就得先想想讀這篇小說的讀者們是誰;徵文獎的條件是短篇,而短篇硬放太多招式,可能反倒每個都處理不好。冷言也鼓勵創作者們,可以利用當代理論和科技去設計新的犯罪手法,毋需拘泥在過去的物理性詭計上頭。

本屆徵文獎得主是馬來西亞的王元,雖然無法親自出席,但由主持人提子墨代讀了相當逗趣的入圍感言及得獎感言;而她獲獎的短篇〈海洋裡的密室〉,正是一篇呼應冷言「利用當代理論和科技」說法的故事。

或許,這會是台灣推理作家協會邁進未來的方向。

透過網路開始集結、根植台灣但能觸及全球華文使用區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承襲來自西方的百年類型,將在科技時代找到自己的嶄新型態。

看看過去的年會:

  1. 在暴風雨山莊中堅持推理!──側記台灣推理作家協會2017年年會暨頒獎典禮
  2. 要有娛樂價值,要有文學涵養──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及徵文獎頒獎
  3. 推理故事影像化,文本與影劇的頂尖對決──側記台灣推理作家協會 2015 年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