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以為間諜是什麼?」英國諜報小說家勒卡雷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Photo Credit: Flicker

「你到底以為間諜是什麼?」英國諜報小說家勒卡雷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編譯/愛麗絲

英國知名諜報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以《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與《夜班經理》(The Night Manager)等作品享譽全球,總共出版二十五部小說與一本回憶錄,所有作品在全球銷售逾六千萬冊。日前,其家人證實勒卡雷因肺炎重症(非關COVID-19)於英國皇家康瓦爾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九歲,「我們都對其逝世深感悲痛。」

勒卡雷長期以來的經紀人約翰.格勒(Jonny Geller)稱他「毫無疑問是英國文學界無可取代的巨擘,他定義了冷戰時代,並在冷戰後數十年,無所畏懼地將真相披露於讀者面前。他的離世,讓我失去了一位心靈導師、靈感來源,最重要的是,我失去了一位摯友,未來,我們不可能再見到像他一樣的人物了。」

文壇同聲哀悼勒卡雷的離世,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Twitter寫下:「這動盪不安的一年,帶走了文學巨擘與人道精神的代表。」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則對勒卡雷的離世感到相當悲痛,「我們失去了戰後英國最好的小說家之一,他是我們文壇上永遠難以忘懷、獨一無二的指標性人物。」

北愛爾蘭犯罪小說家阿德里安.麥金蒂(Adrian McKinty)稱勒卡雷的經典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諜報小說」,而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伊斯坦堡三城記》《沙皇時代》等作的英國歷史學家、小說家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則說勒卡雷是「英國的文學巨匠,風采迷人且總是和藹待人。」

而勒卡雷筆下精彩重現的諜報小說,與親身經歷息息相關。

1931年出生的勒卡雷本名大衛.康瓦爾(David Cornwell),1940年代末,在他於瑞士攻讀德國文學期間,開始加入秘密情報單位工作。在完成學業、於伊頓公學(Eton College)任教過後,他以情報員身份加入英國外交部,任職於軍情五處(MI5),1960年代轉調至軍情六處(MI6),曾負責招募、監控鐵幕背後的間諜團隊。受到其同事、同時也是小說家的約翰.賓厄姆(John Bingham)鼓勵與啟發,勒卡雷開始以筆名撰寫小說。

勒卡雷筆下描繪的間諜主角以賓厄姆為原型,儘管外貌平凡且毫不起眼,在1961年的出道作《召喚死者》(Call for the Dead)中,成功擊敗東德情報員——這是勒卡雷筆下最歷久不衰的經典角色喬治.史邁利(George Smiley)首次亮相。1962年,在第二本小說《上流謀殺》(A Murder of Quality)中,史邁利受同事所託,回到前妻童年的小鎮的公立學校調查謀殺案,並獲得極高評價。

一年後,勒卡雷出版生涯代表作《冷戰諜魂》,史邁利退居故事配角,勒卡雷則藉主角——被派駐往東柏林多年,五十多歲的情報員亞歷克.利馬斯(Alec Leamas)之口,道出間諜自身的道德反思:「你到底以為間諜是什麼?間諜只是一撮下流、道德敗壞的混蛋,是和我一樣的矮子、酒鬼、怪人、懼內的老公,扮演著牛仔和印地安人,只為改善破爛生命的一群公僕。」

而《冷戰諜魂》出版後極為成功,不僅奠定勒卡雷的指標性地位,也被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盛讚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故事。」而勒卡雷在故事中所書寫的行話如「地鼠」(mole,雙面諜)、「街頭藝術家」(pavement artist,跟監專家)更被軍情五處、六處的前同事們用做自己的行話。

冷戰結束後,朋友們總會詢問勒卡雷「你接下來要寫什麼?」而這似乎並不困擾著勒卡雷。1993年,勒卡雷出版《夜班經理》(The Night Manager)書寫私下軍火交易背後的陰謀;2001年,以《永遠的園丁》(The Constant Gardener)追查跨國藥廠的黑暗面;2004年,則以反恐戰爭做為題材,出版《摯友》(Absolute Friends)。

同時,他的創作持續從紙本走向銀幕,由書籍成為改編影劇。包括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亞歷.堅尼斯(Alec Guinness),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等演員都為他的設計靈巧的情節而讚歎,更稱讚人性幽微總能完整體現於他筆下的角色中。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曾於《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改編電影《諜影行動》中飾演喬治.史邁利一角,他認為勒卡雷「代表多重身份,是偉大的作者,真正主宰、掌握這種類型的小說。他筆下的角色總有深刻描繪,細微之處難以計數。直到現在,對我而言,曾經飾演史邁利一角,仍是我演藝生涯中的最高點之一。」

幾十年來,也許因勒卡雷本人總對公開巡迴宣傳等活動興趣缺缺,他的真實形象,總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因此,當他在2016年出版回憶錄《此生如鴿》時,著實令世界震驚。在回憶錄裡,勒卡雷詳細描述了他鬱鬱寡歡、並且孤獨的童年:父親有暴力傾向、詐欺前科,勒卡雷更曾以「騙子、幻想者和囚徒」形容之;而在勒卡雷五歲時,母親便因受不了父親而拋下勒卡雷離家。

勒卡雷也在書中詳細介紹了一位間諜作家的日常生活,包括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與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都曾邀請他共進午餐,他在康瓦爾郡生活了四十年,結過兩次婚,育了一個兒子尼可拉斯(Nicholas),兒子也會以尼克.哈卡威(Nick Harkaway)為筆名出版小說。

勒卡雷自承自己「從來不是模範丈夫、模範兒子,」而他一生最熱愛的便是寫作,他以寫作,「試圖為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打造一個劇院」「首先是想像,接著是對現實的探求,然後回到想像,再回到我現在身旁的桌子上書寫。」

勒卡雷筆下的史邁利,在2017年出版的勒卡雷在2017年出版《間諜身後》(A Legacy of Spies)最後一次登場,而勒卡雷最後一部小說《在田野裡奔跑的情報員》(暫譯,原名為Agent Running in the Field)則於2019年10月出版。如今,勒卡雷也將長眠於此,未來,我們將只能在作品中,緬懷這位深具時代意義與代表性的諜報小說家。

資料來源:

  1. John le Carré, author of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dies aged 89
  2. John le Carré: I was beaten by my father, abandoned by my mother
  3. John le Carré Dies: Author Of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And Other Cold War Thrillers Was 89
  4. A statement from Jonny Geller, CEO, The Curtis Brown Group

延伸閱讀:

  1. 【經典也青春】最殘酷且詩意的抵抗 ——詹正德談勒卡雷的《冷戰諜魂》
  2. 不會打字、痛恨城市的間諜小說超人氣作家約翰‧勒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