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帶你走向魔幻遠方,而旅人感官永遠新鮮,生活得有滋有味——專訪四月店長江淑琳
Photo Credit:江淑琳提供

閱讀帶你走向魔幻遠方,而旅人感官永遠新鮮,生活得有滋有味——專訪四月店長江淑琳

文/愛麗絲

「那時候送報員會把報紙捲成一綑,快狠準地丟上訂戶陽台,超帥的啊!」江淑琳小時候家住三樓,聽見「咚」的落地聲,就知道《國語日報》新刊來了。

童年時期,閱讀在江淑琳心田上早早播種。「有段時間我在外婆家長大,會自己坐在長椅上背誦《唐詩三百首》,」當年長椅上的小小身影,讀進腦袋瓜的不只《國語日報》、《唐詩三百首》,還有家中訂閱的《兒童月刊》、《讀者文摘》、《格列佛遊記》等各式中英對照童話、小說,舅舅家裡還有一整套的《柏楊版資治通鑑》

「這次看到遠流出版的《柏楊版資治通鑑》,用的正是當年我讀的舊封面,完全是童年回憶、超有感情的啊,當然立刻下訂!」江淑琳的生命記憶裡,閱讀似乎永遠保有一方天地。

江淑琳的舅舅是個老師,在得準備高中聯考的年代裡,舅舅總在寒暑假提前教完她下一學期的主科進度。課業進度超前,讓她在同儕皆分秒必爭準備考試的當時,依舊每天晚上九點準時就寢。「那時候要記錄每天就寢時間,老師說我九點睡太早了,多花點時間讀書吧!」於是,江淑琳讀了瓊瑤、 三浦綾子的《冰點》、還有讓她望見遠方的三毛

閱讀帶你走向魔幻遠方,也回望自己

「在那個年代,要出國都是不太容易的事,三毛卻到了中南美洲、撒哈拉沙漠那麼遙遠魔幻的地方,」三毛的字裡行間,江淑琳彷彿亦步亦趨,穿越海陸國境,出走邊界,在腦海裡描繪出未曾想像過的一幅地圖。

1991 年,三毛在醫院疑似自縊身亡。江淑琳當時就讀北一女,買了報紙,課間擺在腿上一面偷看,一面垂淚。「我也不太明白,其實她就是一位作家,我並不認識她,卻真心感到難過。」三毛逝世後,開始有人懷疑三毛筆下丈夫荷西是否真有其人,或只是精神狀態不穩定時的想像杜撰。「我看到好生氣,怎麼能這樣說呢!」江淑琳想起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走路完婚、荷西喜孜孜地送上整副駱駝頭骨作為結婚禮物、最後荷西因潛水意外身亡,三毛希望能親手替荷西做墳:

要一個人去搬那個對我來說還是太重的十字架和木柵欄,要用手指再一次去挖那片埋著荷西的黃土,喜歡自己去築他永久的寢園,甘心自己用手,用大石塊,去挖,去釘,去圍,替荷西做這世上最後的一件事情。

「讀到這些,怎麼還會質疑荷西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江淑琳氣憤難平。

綠衣黑裙的日子,是江淑琳笑稱「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時光,她開始閱讀哲學面向的書籍,卡夫卡的《變形記》讓當時敏感無依的心靈找到歸屬。江淑琳坦言,自己在成長過程裡,常被同儕們說「太敏感」、「想太多」,「有時候我說的話沒人聽得懂,有很多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變形記》一夜幻化成蟲、無人可懂的主角,讓江淑琳難以名狀的孤寂煙消雲散:「閱讀讓我知道,原來不只是我這樣想。」

閱讀裡找到的歸屬感,讓江淑琳心安。攤開推薦書單,江淑琳列舉不少與書店、圖書館等場域相關書籍。「只要在那裏聞到書的味道,我就覺得很安心,即使那是陳年、潮濕的味道,」江淑琳笑了,但這樣的嗅覺連動記憶,對所有愛書人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而圖書館在江淑琳眼中,無非是寶藏滿溢的心之所向、造訪陌生國度的起點地標。

自中央大學中文系、政大新聞所畢業後,江淑琳曾在《自由時報》、《聯合晚報》等媒體任職財經記者四年左右,而後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就讀,取得科技與科學研究(STS)博士。「開學前,我提早一兩週去當地適應環境,」當時住處附近的 Elephant House,相傳是 J.K.羅琳筆下哈利波特的誕生地,對面的蘇格蘭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則是江淑琳初來乍到時消磨時光,讓自己好整以暇、適應異地的場域。

十二台電子書閱讀器,各司其職

國外留學期間,也是江淑琳開始接觸電子書的起點。

「畢業時要回台灣,我已經先寄了十幾箱書,但還是好多,」留學期間,江淑琳常被造訪家中的同學們驚嘆,擁有一座小小的私人圖書館,但滿屋書籍,搬遷時總須斷捨離。從 Tesco 超市順手買回的原文小說、朋友推薦、學術研究等各類書籍的不可承受之重,讓江淑琳入手第一台 Kindle,專讀原文小說,後因閱讀論文需求,另購入較大尺寸的 Kindle DX,「不然研究期間,我的書房老堆滿一落一落的紙,甚至很多讀完才發現其實我用不上啊!」

除了原文小說、學術論文,江淑琳對日本的濃厚興趣,讓她的閱讀範疇跨越語言藩籬。江淑琳花費大把時間,跟著曾擔任兩蔣日文秘書的劉元孝老師學習日文,不教課的暑假,重回學生身份,早上七點二十就開始日文小說選讀課、文法課一路到中午,週五晚上另有以 NHK 節目為教材的聽力練習,江淑琳也開始渴望能零時差閱讀日文新書,為此,她購入第三台電子書閱讀器專讀日文小說。

「買著買著就和朋友討論,為什麼台灣都沒有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呢?」2017 年,友人貼給江淑琳 Readmoo 讀墨電子書首台繁體中文電子書閱讀器募資案連結,「當然要搶限量的木紋啊!」購入第一台六吋 mooInk,江淑琳開始研究站上書籍,但當時電子書量仍不算多,「至於免費書籍,大部分都是佛經,那些書我要再過一些時間才能領略吧,」江淑琳暫將木紋 mooInk 束之高閣,直到一位親近友人即將移居日本,「我就把那台 mooInk 送給他,方便他在國外閱讀繁中書籍。」

依據不同時期閱讀需求,大小尺寸、不同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江淑琳前前後後共買了十二台,更蒐集 mooInk 全系列,包括初代 6 吋 mooInk、7.8 吋 mooInk Plus、10.3 吋與 13.3 吋 mooInk Pro、mooInk C 彩色電子書閱讀器,近期預購中的 mooInk S 也早早刷卡購買。不只自己入手,江淑琳更成為身邊親友購買前的諮詢對象,「我總說買啊哪次不買,既然會用到、這麼方便為什麼不買?猶豫傷身啊!」通勤以小尺寸機型閱讀文字小說、大尺寸機型看漫畫、批改閱讀論文、書寫田野調查筆記,各司其職的電子書閱讀器們,儼然成為江淑琳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坐長途飛機,總有一段時間是你不想睡、開燈又怕打擾其他人,這時拿出電子書閱讀器靜靜閱讀,覺得自己特別有氣質啊!」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機上時光,江淑琳用閱讀填補空白,每回出國參加研討會的配備除了筆電,便是電子書閱讀器了。

「 2019 年我去瀨戶內海帶著小七、 10 月去東京做研究帶著阿十,不巧碰到颱風,幸好有帶阿十,還可以在飯店裡看書、寫寫田野筆記。」小七是 7.8 吋的 mooInk Plus,阿十則是 10.3 吋 mooInk Pro,江淑琳幾乎替每台閱讀器都安上專屬暱稱,悠遊遠行或者居家日常,皆常伴左右。

舒適自處,生活在近處,也在遠方

疫情爆發前,江淑琳去了一趟北海道,「當時覺得工作好累啊,我需要去機場才有 Reset 感,」訂了機票住宿說走就走,這是江淑琳與自己舒適共處的旅行儀式。

「以前等來等去,等到哪都沒去。」江淑琳輕巧地替過往隨英國留學畢業、同時畫下句點的感情下了註解。經濟獨立、財務自由、穩定單身中的美好,讓「時間都是自己的,」不必再等待、配合伴侶,不論在近處或遠方,江淑琳只需依循心之所向。

時間全在自己手中,除了工作與社交,江淑琳閱讀、旅行、觀影,生活得淋漓盡致。

「前幾年的電影《真愛挑日子》(One Day)就是在愛丁堡拍的,男女主角一起走過的場景如大學城、亞瑟王座山(Arthur’s Seat)我都非常熟悉。」在電影裡,江淑琳除了細數回憶,還能稍稍彌補遺憾。「原本要去里斯本開會的,我期待很久,最後卻因為疫情取消。」恰巧去年上映《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數位修復版,讓江淑琳藉由電影踏上失之交臂的葡萄牙。

買了書一定要讀嗎?

「不過成為讀墨會員之後,我就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了,因為都在跑閱讀馬拉松啊!」江淑琳開心展示 App 畫面,去年九月中旬推出的「會員等級」,江淑琳早已衝上「主教」等級。

在 Readmoo讀墨 × mooInk 線上討論區裡,江淑琳每每發文推薦書籍,總收到熱烈迴響,創造極高討論熱度,更被讀者們尊稱為「犢董」。而「犢董」一天的開始是這樣的:「過午夜 12 點就先看新書上架、能用領書額度的就領一領;早上起床先檢查會員等級,我記得都是凌晨 4、5 點更新資料的嘛!」對於 Readmoo 站上各運作機制,江淑琳如數家珍,「我發現如果先購買犢幣,再用犢幣買書,會累積兩倍的經驗值耶!」

江淑琳經常每月花五位數金額購書,曾想約束自己的購書頻率與預算,卻每每看到喜愛書籍便將自我規範拋諸腦後。買書速度總超越閱讀速度,對此,江淑琳倒十分坦然:「誰說買書一定要看?有些書我就是喜歡擁有的感覺,有些書我讀過紙本,再買一次電子書可以收藏啊!」除了電子書,紙本書更是江淑琳小心呵護的珍藏品,「我有一間房間,專門放紙本書和包包,會定期開除濕機。」最在乎的,總想保存在最佳狀態,而收藏或許不只書籍本身。「有時候我買書、讀書,緬懷的不只書籍內容,還有當時閱讀這本書的自己。」

不過江淑琳的書籍買了未讀,還有另一個理由。

「因為我怕鬼、怕恐怖啊!」自承史蒂芬金的作品買了不少,江淑琳卻從未讀過。
笑稱自己膽小,江淑琳一人出國時,經常不敢關燈睡覺,總得開著 Podcast、播音樂,「我也很怕開衣櫥,怕裡頭吊的不是衣服,而是一具屍體;東西掉到地上,我蹲下去撿也不敢往床底下看,萬一看到乾枯的屍體怎麼辦啊?」江淑琳滔滔不絕,笑談自行腦補的多元小劇場,「如果隔壁間傳出打呼聲,反而讓我安心。但有時也擔心打呼聲真的是從隔壁傳來的嗎?還是其實是從我床底下?萬一打呼聲突然停止,我也會害怕發生什麼事?」

或許豐富的想像與觀察力讓人心生無謂恐懼、無限放大感官體驗,但這正如旅人造訪陌生境地,目光所及總是新鮮有趣。

「你聽,這首歌是日劇《魔女的條件》主題曲喔!」咖啡廳裡響起〈First Love〉鋼琴版樂曲,江淑琳側耳傾聽,興奮地說著。閱讀領她走過的魔幻遠方,讓江淑琳生著旅人的感官,在平凡日常裡,總能搜羅讓自己會心一笑的共感片段,加以組合,有滋有味地生活著。

✨ 犢董開講、立即報名❤️

👉🏻 犢董選書

書是心之所向:

  1. 一個地方沒有書店就不成個地方
  2. 【果子離群索書】如果能進到一本書裡,就不會覺得小書店小了
  3. 【客座時間╱譚光磊】寫給愛書人的情書《A.J. 的書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