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賣書這行最可怕的事
文/犁客
很多讀者不知道,賣書這行最可怕的事,在印完書之後才會出現──什麼?賣不出去?書賣不出去當然很可惜,畢竟這是作者的心血、編輯的眼光、設計的巧思,加上樹木的犧牲才做出來的,沒人喜歡很難不令人喪氣;但這不是最可怕的事。賣書這行最可怕的事,要在「書賣不出去之後」才出現。
那就是庫存。
實體書印好送到書店去擺沒幾週就被人家嫌迴轉率太差拉低坪效扔進退貨箱逆物流回到出版社倉庫(以上種種名詞不懂無所謂,簡而言之就是新書過沒多久就會變成庫存書);變成庫存之後要再見天日就不大容易了,就算因為書展之類緣故被送出去還是可能在展後被送回來,封面封底多了些磨擦痕跡,賣相更差了一點。庫存書的可怕不是擺在那裡生灰塵,或者在你走過去時害你踼到腳趾,對絕大多數出版社而言,倉儲空間是租來的,一本書擺在倉庫一天就得花一天的租金。雖說一本書一天的倉儲租金不高,但假設出版社一年出了十本書,每本書的庫存一百本(這種庫存量算低的),那麼倉庫裡就有一千本書;假設一本書一天倉租五毛錢,這出版社一天就要花五百元在倉儲租金上,兩天,一千,一個月,一萬五。
出版社印書的成本上大多算的是印製完成之前的花費,因為印完了理論上就該賣掉,賣價是從製作成本估算出來的,收入用來支撐出版社繼續營運。書變成庫存書之後不但沒有賣掉變成收入,還會每天持續增加成本;一天沒賣掉,它的成本就會再貴一點,到了終於賣掉的那天,它很可能根本已經沒有任何利潤,而且還吃掉了一堆錢。
可怕啊──不,這根本就是恐怖電影裡一點一點侵吞全身的那種小怪物翻版。
所以,某些出版社會非常當機立斷地在某個時間點「處分」庫存書──講明了就是把它們銷毀。賣不掉自然是損失,但可以直接遏止它們變成吃錢小怪物。到時你忽然想起這書,會發現它在書店找不到了,網路書店也沒法子調到書,因為沒庫存了呀,所以你買不到了;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它就絕版了──如果是翻譯書的話,八成是因為版權合約到期了。
你明白,沒在新書期買下那本書不是因為你對它沒興趣,而是你被其他事轉移了注意力、你一時有更急的任務要處理、你想再多看看相關介紹或網友的感想,或者想要等折扣結果忘了;你明白,對一個人來說,還沒讀的書其實都是新書。但無論如何,那本書就是「啵」,沒有了。而且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
當然,你已經想到:電子書可以解決庫存的問題(甚至也救了不少樹木)。所以現在一本書就算庫存被「處分」掉了,很可能還有電子版可以買。不過,版權合約還是會到期的;出版社不續約,這本書的電子版也就不能賣了(已經買了、放進讀者個人電子書櫃的電子書不會被版權合約到期影響)。
是故,當有個出版社把版權即將到期的書集合在一起,你有什麼理由不來看看?
▶▶看看【書潮暗湧——變幻莫測的書海,等你一起探索】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