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08:推理要在類型前!當推理小說輕量化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08:推理要在類型前!當推理小說輕量化

文/犁客

「讀輕小說的讀者並不是不讀推理,反過來說,推理讀者也不見得就不讀輕小說;」薛西斯說,「所以作家不該放棄,應該要多吸納不同讀者嘛!」

小說《H.A.》以電玩遊戲做為事件發生舞台,《K.I.N.G.:天災對策室》描寫了精采的超能力戰鬥,編寫了漫畫《不可知論偵探1:捨身羅漢篇》劇情──薛西斯正適合成為「推理跑讀事件簿」第八場活動「推理要在類型前!當推理小說輕量化」的講者。「今天會講和輕小說、漫畫有關的東西,」薛西斯說,「不過不是要介紹作品哦!而是要和大家聊聊怎麼讓作品打進輕小說族群,或者稱為『ACG』、『二次元族群』,又或者就簡稱叫『動漫迷』啦。」

既然要談輕小說,那似乎該先定義一下「輕小說」,不過,「這個不要問啊,」薛西斯笑道,「狂熱分子會捍衛自己的定義,大家就會吵起來。」

其實,大部分的藝文類型都有這種狀況,有部分類型粉絲是死硬派,認為只有自己賦予類型的定義最正確,但事實上無論如何精準的定義,大家總能找出「不符定義但感覺就是那個類型」的作品。「因為藝文類大多是歸納型的定義,不是演繹型,」薛西斯說,「好識別,但不好定義。」

輕小說起源於日本,薛西斯表示,看看一本書在哪個出版社的什麼文庫出版,是個判別方式,「把一本書放在哪個文庫出版,代表編輯想要怎麼操作這本書,想要賣給誰。」

以米澤穗信的《冰菓》為例,「《冰菓》最早在日本角川以青少年讀者為對象的文庫出版,賣得不大好;」薛西斯說,「幾年後米澤轉到東京創元社出書,出的是較正統的推理,成績不錯。角川一看,覺得米澤也不一定要推給青少年,所以就把《冰菓》移到一般的文庫。然後京阿尼做了動畫,結果《冰菓》鹹魚翻身,大獲好評,接下來的版本,包括台灣獨步重新出版的台譯版,都選用動畫風格的封面或書衣。」

從青少年文庫感到一般的成人推理讀物,再到充滿動漫感的輕小說包裝,「《冰菓》是薛丁格的輕小說啊,」薛西斯說,「它的內容從頭到尾都沒變過,但定位依不同操作而變化,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定位──不過不是每本小說都能這麼操作就是了。」

薛西斯認為,「輕小說」與「漫畫」有些類似之處,「漫畫的本質之一是『簡化』──圖像經過一定程度的簡化,加上誇張化的加工,將漫畫人物做出區別。」薛西斯解釋,「輕小說有類似的做法,例如《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2》裡提到的『屬性資料庫』──輕小說人物常有屬性標籤,這就是簡化。」

傳統小說必須用情節去描述一個瘋狂科學家,而動漫輕小說裡則會利用某種典型的屬性模式,就像讀者讀推理小說時會自動去找「誰是偵探角色?」一樣。「輕小說作家會預期讀者是動漫輕小說迷,剛說的『屬性資料庫』中的『資料庫』部分,就存在讀者腦中。當屬性標籤出現時,讀者會把自己所有經驗預設加在這個人物身上,因而豐富人物的形象。」薛西斯舉例,「輕小說像是『需要某個功能,但自己沒寫這個功能、以呼叫函式庫方式作業』的程式。」

冰菓》可以吸引動漫族群的原因就是屬性資料庫──故事裡的角色設定都能夠符合某些屬性,以召喚讀者腦中的資料庫回應。「當然,如果讀者並不是這類讀者、沒有內建『資料庫』,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薛西斯補充,「其實這種問題不會只發生在動漫輕小說。古典文學其實也是靠屬性資料庫在運作的,只是它們的資料庫被稱為『典故』。」

所以,「輕小說」並不是把文字寫得輕鬆淺白,薛西斯舉了日本暢銷推理作家赤川次郎當反例,「赤川次郎的小說,從內容到用字似乎都符合輕小說想像,但他面對的其實不是動漫族群,而是所有族群,他的內容用字不是輕小說化,而是大眾化。」

薛西斯認為,「大眾化」可能會簡化或輕量化推理小說當中的謎團,而她認為謎團還是很重要的,「所以現在推理小說要吸引更多讀者,需要的不是大眾化,而是動漫化、輕小說化。」薛西斯說,「像今村昌弘、青崎有吾、相澤沙呼這幾位鮎川哲也賞得獎作家都符合這個條件。他們大多八零後出生,三十多歲,生長在充滿動漫的環境裡,自然而然就有屬性資料庫。」

從今村昌弘筆下的劍崎比留子與相澤沙呼筆下的城塚翡翠以看出薛西斯所謂的「屬性資料庫」──這兩個角色都帶著「千金大小姐」的屬性標籤,屬於「不食人間煙火」的類型,聰明絕頂但有時會脫線呆萌,「順帶一提,《冰菓》裡的千反田愛瑠也是同一屬性;」薛西斯說,「此外,『服裝』也是屬性標籤之一,打蝴蝶結、穿高腰裙,作者用『玩具人偶』、『洋娃娃式的打扮』之類方式形容,都屬於這個屬性。」

青崎有吾筆下的里染天馬具有「動漫迷屬性」,在動漫作品中這類人物大多比較親切可愛,是正角色;「不過長瀏海、皺T-shirt、瘦削等等特徵又像是《死亡筆記本》裡的L,屬於『古怪天才型』的屬性。」薛西斯說,「不只這些原來就與動畫接近的作品具有屬性資料庫,像京極夏彥《魍魎之匣》、森博嗣《全部成為F》,或者竹本健治《匣中的失樂》等作品,都具有可以與動漫轉譯的語言。」

事實上,薛西斯入圍「島田莊司獎」的長篇作品《H.A.》也是如此。「《H.A.》是比較極端的本格推理,故事完全是為了謎團、把謎團特化設計出來的,不過角色設定就是利用動漫屬性資料庫設計的啦。」

▶▶「推理跑讀事件簿 Case08:推理要在類型前!當推理小說輕量化」講師推薦書單

▶▶「推理跑讀事件簿 Case 09:不只是借「毒」殺人,漫談毒殺事件的美麗與哀愁
「毒」你千遍也不厭倦!
毒殺事件在推理小說中,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凶器。也可能是一個過程。甚至可以單獨架構出一個故事,掌管起承轉合的情節和結局的逆轉。
總之,毒殺事件在推理小說中,就像一個善變的女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展露不同的面像和風情。
馬上免費【到此報名】!

推理跑讀讀什麼?

  1.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07:台灣與推理的疆界──陳舜臣與他的推理小說
  2.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06:這樣殺還是那樣殺?文字、影音,一個故事的不同形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