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與國際,從《來自清水的孩子》看國際出版——作者游珮芸與日文翻譯倉本知明對談紀錄(上)
Photo Credit:慢工出版提供

在地與國際,從《來自清水的孩子》看國際出版——作者游珮芸與日文翻譯倉本知明對談紀錄(上)

文字紀錄/李尚喬

《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游珮芸(右)與日文翻譯倉本知明(左)於國際書展對談。 Photo Credit:慢工出版提供。 

游:各位現場的朋友大家午安,我是游珮芸,是《來自清水的孩子》腳本作者,今天很榮幸來跟大家分享這本書。今天是六月四號,蠻值得紀念的日子。《來自清水的孩子》日文版會是在七月七月日本上市。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倉本知明老師,目前在高雄的文藻大學日文系擔任教師,他也是我們這套書日文版的譯者。

我想先介紹一下倉本老師,雖然很年輕,但他是在台灣把台灣文學介紹到日本的優秀譯者,他翻譯了吳明益的《睡眠的航線》、蘇偉貞的《沉默之島》、伊格言的《零度分離》、王聰威的《生之靜物》……等等。剛剛提到的那些作品都是文學作品,大家知道要翻譯文學非常困難,更何況我們這一套是漫畫,我想等一下就跟大家來談談我們是怎麼翻譯成日文的。

《來自清水的孩子》從一開始就希望能賣出國際版權,我們有一個想法,希望將蔡焜霖前輩從1930年到2021年將近一世紀個人的小歷史和台灣的大歷史串接起來的故事,也就是台灣人的故事,也能讓國際的讀者閱讀。所以我們在做書的時候,譬如說書翻開的跨頁就會去介紹時代,後面也有年表,想要知道歷史細節的讀者可以找到相關資訊。

這個書是在2020年出版第一本和第二本,2021年出版第三本和第四本。我是2020年在高雄的一個活動裡面認識倉本老師,當時他到高雄市立圖書館宣傳新書的現場。我看到很像日本人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就是有一種特殊的氣質(笑)。我在講座結束之後跟倉本老師聊了一下,才知道倉本老師是在書店看到這本書。那我想問倉本老師是怎麼發現這本書,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什麼樣的心情?

倉:大家午安,我是倉本知明,剛剛游珮芸老師已經介紹過,就不再自我介紹了。我很常叫學生做自我介紹,但是我自己其實很不喜歡自我介紹(笑)。2020《來自清水的孩子》在台灣出版,那時候我跟日本的版權公司合作,日本的版權公司長年出版很多歐美國家的書籍,但是他們也想開發亞洲國家的書籍,因為他們覺得現在比較有市場潛力的就是亞洲,他們就要我把台灣一些小說介紹給日本讀者。那時候我就一直在書店逛街,剛好就看到《來自清水的孩子》,我讀完之後就覺得應該可以翻成日文才對,沒有想到之後會是自己要翻。因為版權公司要的是把小說介紹給讀者,但是這是漫畫,所以那時候有點猶豫。

這就必須要說,日本人對於台灣的歷史認識很低,就像日本了解越南的感覺。尤其對台灣的六零年代,這個對台灣來說很重要的年代,對日本來說是一個空白狀態。這個時間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好像不是很在乎的樣子……好像知道有一個獨裁政府,但為什麼台灣會戒嚴,並不是很清楚。我覺得這個可以用漫畫的方式介紹給日本讀者,所以那時候雖然有一點擔心,但還是問版權公司可不可以介紹,後來也就順利在日本出版了。

:所以那天我就拿到倉本老師的名片,不久之後就收到日本的岩波書店透過版代決定要買這個版權,我就跟岩波的編輯連絡上了,他非常稱讚這套書。我把倉本老師寫的日文報導傳給岩波書店的編輯,編輯須藤就問我說你有他的聯絡方式嗎?我說有欸,剛好有名片,所以就馬上拍了名片給他。編輯很快就聯絡了倉本老師。

我想問倉本老師,岩波書店在日本是什麼樣的出版社,他們為什麼會想出版這套書?

倉:岩波書店在日本算是很傳統的左翼出版社,專門出版歐美或日本的思想和哲學,非常硬的出版社,通常不太會出版漫畫,所以我很意外他們會出版這套漫畫——另外就是他們竟然會願意出版跟台灣有關的書籍。就像我剛才說的,岩波是一個傳統左翼的出版社,所以他們之前出版的內容都是跟中國有關,現在還好,以前岩波出的書籍都不太跟台灣有關。所以這次我就感覺時代變了,居然他們也願意出版跟台灣有關的書籍。

另外就是岩波的編輯他有來過台灣,他也覺得應該要把這段歷史介紹給日本的讀者。日本怎麼可以都不知道鄰居的歷史呢?你們知道日本的歷史教科書裡面,台灣的事情大概一兩句就結束了,譬如說:「甲午戰爭日本打贏了,台灣變成日本的殖民地」就這樣結束了。日本的教科書很厚喔,但是提到台灣真的很少。日本人一般聽台灣就是「珍珠奶茶」,現在的話可能就是「唐鳳」,大概就是這樣。台灣到底是怎麼樣的國家,有過什麼樣的歷史,跟日本有什麼樣的關係,日本一般人真的是一無所知。現在出版業介紹台灣,都比較偏向美食或觀光,不然就是「非常親日的國家」。

但是我覺得,如果沒有辦法了解這本漫畫裡面提到的歷史的話,就不能說我們知道台灣的歷史。

游:謝謝倉本老師,我覺得這是非常日本知識份子的發言,非常批評日本(笑)。的確,大部分日本人知道的就是珍珠奶茶、小籠包,再來就是311的時候台灣對日本的捐款,或者是剛剛提到的唐鳳。要再更深入聊對於台灣的印象,就會像剛剛倉本老師說的,如同是問台灣大眾柬埔寨的首都在哪裡一樣,很多人就答不出來了。

當時,岩波編輯須藤就跟我提到說,他其實在大學畢業後就來過台灣一次,當時他就跟其他人一樣,覺得沒有需要再深入了解台灣。可是他在台北的路上走的時候,就有一位長者看他是日本人,就用日文跟他說話,他有點驚訝,原來歷史就活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是遙遠的教科書上的內容。他開始很有自覺的在認識台灣,讀很多書,也學中文,可是他就跟我說:太複雜了,台灣從威權到民主化的歷程有很多波折,有很多的事件和歷史的經過,對日本人來說要串連前因後果很困難。他讀到《來自清水的孩子》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很多內容就串連起來了。從一個人的生命史看整個時代,他個人非常的喜歡。

七月七號要在日本出版的《來自清水的孩子》,現在的書名叫做《台灣的少年》,這是倉本老師翻譯的嗎?好像翻錯了欸,「清水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台灣的少年」?

:這套書中文的名字是《來自清水的孩子》,但是日本人不知道清水是什麼,我看書名的英文翻譯「Son of Formosa」,本來要想翻成「福爾摩沙之子」,但是編輯跟我說在日本沒有人知道福爾摩沙是台灣,所以不要用福爾摩沙這個字。後來編輯就說不然就叫「台灣之子」,但我覺得台灣之子好像是政治口號,所以最後就改成台灣的少年,因為「少年」才是這本書的初衷。所以這個不是我決定的,是編輯最後採用《台灣的少年》。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很多電影的名稱或書名,在台灣出版貨上映的時候都不是原來的名字,因為對於我們來說翻譯過後的標題比較熟悉,或比較吸引台灣的觀眾或讀者。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國外,台灣編輯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用原來的書名《來自清水的孩子》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不熟悉,所以加上了英譯書名「Son of Formosa」,沒想到外國讀者還是不知道(笑)。所以日本的編輯就直接的告訴你這是台灣的書,所以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當書走出去的時後會它可能會需要換裝一下。

延伸閱讀:

  1. 爸爸留學時:家族的善意謊言與未竟的轉型正義──讀《來自清水的孩子》
  2. 高二時老師推薦他參加讀書會,卻成了被拷打、電擊的開始
  3. 【一週E書】那段年代有好多諷刺又動人的例子。例如這個